崤函网

     

 当前位置:崤函网>>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浏览文章  


浅论三门峡人民在抗日战争中作出的积极贡献

作者:韩霞 日期:2020年10月22日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 次 

抗日战争中,三门峡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积极投身这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付出了巨大牺牲。八年抗战中,三门峡平民直接伤亡达6000余人,财产损失据不完全统计超过3000万元(抗战前法币值),被国家批准为抗战时期革命烈士的有41名。三门峡人民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为夺取全国抗战胜利做出了积极贡献。

中共党组织恢复重建,成为全民抗战的领导核心

土地革命时期,三门峡党组织在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中遭受严重损失,党组织统一领导的活动基本停止。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同年9月中共河南省委建立后,提出了尽快恢复和发展共产党的组织,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在全省掀起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和发动民众组织各种抗日武装,准备发展游击战争等四项主要任务。在河南省委领导下,中共三门峡组织很快得到了恢复和重建,并在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

1937年12月,在中共豫西特委的帮助下,中共灵宝县委成立,这是中共三门峡历史上第一个县委。1938年8月,中共豫西特委对部分县党的组织机构进行了调整,中共灵宝县委改为中共灵宝中心县委,负责灵宝、阌乡、陕县、卢氏等县党的工作。灵宝县委及中心县委成立后,积极发展党员,壮大党的组织。1938年9月,中共陕县县委成立。12月,根据豫西特委扩大会议决定,灵宝中心县委改为灵宝地委(亦称陕灵地委),领导陕县、灵宝、卢氏、阌乡四县党的工作,这是三门峡历史上第一个中共地级组织。1939年9月,中共卢氏县委建立。在陕灵地委建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陕、灵、阌、卢四县共建立支部36个,中共党员发展到400余人,成为领导崤函抗战的核心力量。

三门峡各级党组织成立后,积极发展党员,加强党内教育,同时大力开展统战工作。驻扎陕县大营村的国民党原第八师师长陶峙岳等是主张抗日的爱国人士,陕县县委书记蔡迈轮积极与他们接触,交谈思想观点,交流对局势的看法,与他们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蔡迈轮利用此条件,在师里成立两个剧团,又在大营成立了一个民众夜校。在之后的解放战争中,陶峙岳部在新疆起义,为新疆的和平解放发挥了积极作用。

1938年11月,中央军委在渑池建立八路军兵站,渑池成为连接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太行山八路军总部、豫南新四军部队的重要交通枢纽,经渑池兵站转运抗战物资、护送过往干部而形成了一条重要抗日交通线。兵站在开展上层统战工作、掩护地方党组织活动、培训干部等方面也做出很大成绩。12月,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刘少奇在渑池兵站主持召开中共豫西特委扩大会议,传达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决策豫西抗日斗争方针。刘少奇在渑池期间,起草了著名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提纲,并首次在渑池党员训练班上宣讲。这篇诞生于渑池的著作被誉为“一部培养合格的成熟的共产党员的教科书”,教育了数代共产党人。

抗战初期,中共三门峡党组织大力发展党员,建立各级党组织,积极开展统战工作,推动了三门峡地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党组织通过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党员干部,充分发挥了领导三门峡抗战的中流砥柱作用,使中共三门峡党组织和人民的革命力量得到了大发展,为在三门峡地区实现全民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汇聚蓬勃的抗日力量

抗战时期,面对日本侵略者的步步紧逼,三门峡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直接领导和影响下,掀起日益高涨的抗日救亡浪潮,促进了各阶层民众的觉醒,喊出了人们坚持团结进步、坚持抗战到底的心声。

早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三门峡地区各学校即纷纷组织起来,开展反日宣传,组织学生走上街头查禁、焚烧日货,成立宣传队,奔赴城乡宣传抗日。各界群众怀着强烈的爱国热情,加入到救亡行列,这在陕州各界援绥抗日行动中表现得尤为突出。1936年11月,绥远抗战取得胜利。消息传到到陕州,各界联名致电傅作义将军,慰劳绥远抗敌将士。十一区行政专署和陕县机关全体职工,率先捐出一日薪俸汇,以资劳军。陕州商会向全城商号、银行为绥远将士募捐,各大银行及52家较大商号纷纷响应,第一天即募得捐款200元。陕州各界自发组织的援绥抗日行动,充分显示了三门峡人民同仇敌忾、不甘外侮的爱国热情。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和领导下,三门峡的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发展,各种形式的抗日救亡组织纷纷建立。陕县组织了“抗日救国后援会”、“旅外同学会”等团体,在学校、街头发表演说、出墙报、搞募捐,编演抗日节目,动员民众。渑池县成立了“抗日工作宣传队”,自编自演,以歌咏、演讲、戏曲等形式到全县各地巡回演出,宣传抗日救亡。卢氏县成立“抗敌后援会”,号召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团结抗日”,发动群众和开明士绅,成功组织了三次募捐,并举办抗日救护训练班和抗日救亡训练班,先后招收学员近200名。

中共陕灵地委成立后,三门峡抗日救亡运动有了新的发展。地委领导各地党组织,积极宣传和组织民众,在各地开办抗日训练班,培训民众运动骨干,在三门峡地区形成了抗日救亡群众运动的高潮。灵宝师范学校学生在党员教师带领下,每天清晨或傍晚列队绕县城一周,大唱抗日歌曲,高呼救亡口号,被群众称之为“怒吼”。灵师等学校的党员和进步青年组成慰问团,到陕县为守卫在黄河沿岸的抗日部队进行慰问演出。陕灵地委还选派党员干部与地方文化部门和当地驻军合作,组建抗战话剧团,到城乡巡回演出,极大唤起了民众的爱国热情。

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下,三门峡人民投入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先后成立各种形式的抗日救亡团体30余个,共有成员近千人。抗日救亡运动高潮的形成,传播了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唤醒了民众,促成了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高扬爱国主义旗帜,掀起民众抗日武装斗争

抗日战争中,面对日本侵略者的暴行,富有反侵略传统的三门峡人民同仇敌忾,奋起反抗,表现出炽热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抗战初期,日军虽未踏上三门峡的土地,但对三门峡的侵害已经开始。1937年底,日军占领山西后,以此为据点,不断向黄河南岸实施炮击,并出动飞机进行轰炸。据史料记载,1938年4月至1941年6月,日军空袭三门峡地区200余次,投弹近4000枚;大炮轰击800余次,发射炮弹1万多发,造成人员伤亡近2000人,炸毁房屋、粮食等不计其数。1944年4月,侵华日军发动河南战役。渑池、陕县、卢氏、灵宝相继沦陷。日军在这些地方进行了惨无人道的烧杀淫掠,给三门峡人民带来了亘古未有的大灾难。

日军的残暴罪行,激起了豫西人民的极大愤慨。各地民众纷纷组织抗日自卫武装,英勇抗击侵略者。1944年5月,陕县大营的席振武组织民众60余人,开展抗日游击活动。拥有轻机枪1挺,步枪40余支,人员最多时达100余人。灵宝朱家窝村村民宋俊堂,把全村青年组织起来,成立抗日自卫队,灵活机动地打击岘山据点的日军。在中共地下党员张耀汉的发动下,迁驻卢氏的洛阳师范学校组织起洛师抗日游击队,队员发展到200余人。1944年6月,灵宝贺村村民在乔生江建立一支抗日武装,并和朱家窝、王和、韩家等村的抗日武装联合起来,抗击岘山据点的日军。这支抗日武装很快发展到130多人,拥有100多支步枪和1挺机枪。陕县爱国人士颜芝兰、王道正在张村组织起民众抗日司令部,统一指挥各保的武装力量,队员达到1000余人,各种武器近千件。同月,洛宁进步人士贺澍三在河底一带成立了“洛卢人民自卫军第五支队”,洛宁的李桂吾在庙山一带组织起“抗日自卫队”,渑池的上官子平拉起了“地方自卫队”。在洛宁、渑池地方抗日武装的基础上,建立了宜洛陕渑四县联防会。

1944年6月30日,驻扎在三角山据点里的日军下山“扫荡”,遭到张村抗日司令部庙上抗日小分队迎头痛击,日军被击溃。7月15日凌晨,日军出动150余人,偷袭张村抗日司令部。张村及附近各村的抗日自卫队英勇抗击,日军丢下30多具尸体狼狈逃窜。11月30日,盘踞岘山据点的日军对灵宝的贺村、王和进行“扫荡”。自卫队在掩护村民转移的同时,顽强阻击日军,8名队员壮烈牺牲。

三门峡各地民众抗击日寇的壮举,在崤函大地燃起了熊熊的抗日烽火,沉重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彰显了三门峡人民不畏强暴、共御外侮的斗争精神,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爱国主义篇章。

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为夺取抗战胜利提供有力保障 

抗战后期,面对河南战役的新情况,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八路军挺进豫西,放手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创建了抗战时期全国19个抗日根据地之一的豫西抗日根据地,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

1944年4月河南战役爆发后,中共中央密切注视河南局势的发展变化。7月25日,中共中央发出向河南敌后进军的指示,对进军河南工作作了全面部署。为了加强对开辟河南抗日根据地的统一领导,1944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共河南区党委、河南军区和河南人民抗日军,戴季英任区党委书记兼军区、抗日军政委,王树声任军区、抗日军司令员。同月,中共太岳区党委和太岳军区根据中央部署,抽调军区第十八团和第五十九团,共2000余人,组成豫西抗日第二支队,由刘聚奎率领,渡过黄河,进入新安、渑池之间的北山地区,并迅速以渑池、新安、陕县、洛宁等地为中心,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2月24日,河南区党委副书记兼军区副政委刘子久、区党委委员韩钧率领由河南撤退到延安的部分干部和晋绥八分区六支队一部,渡过黄河进入豫西,与刘聚奎二支队会师。1945年2月下旬,戴季英、王树声率领豫西抗日第三、第四支队从山西渡过黄河,到达渑池西村,与刘子久、韩钧、刘聚奎汇合。至此,豫西地区抗日斗争的领导实现了统一。

八路军挺进豫西后,人民抗日力量得到空前发展,党的组织和抗日民主政权也相继建立。1945年2月,豫西二地委、二分区、二专署成立,辖渑池、陕县、新安、宜北、洛宁、孟津等县,驻地渑池(果园乡)西村一带。之后,中共渑池、陕县等县委和抗日民主县政府逐步建立。按照河南区党委关于“在各种群众运动中,大量吸收工人及贫苦农民与知识分子入党,达到每个自然村都有我们支部”的指示,恢复了一批积极寻找党、要求参加抗日的原豫西地下党员的组织关系,并在条件成熟的地方发展新党员,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壮大党的力量。为了广泛发动群众,建立巩固的抗日根据地,渑池、陕县县委县政府派出一批干部,到各村宣传发动,建立农民协会组织。渑池、陕县的群众迅速行动起来,纷纷参加农民协会,农协会员发展到数千人。

抗日民主根据地在粉碎日伪顽军事进攻的同时,大力开展政权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为了恢复发展经济,安定流离失所的群众,解决根据地军政费用,中共河南区党委、河南军区结合豫西实际,逐步开展合理负担、减租减息和倒地运动,在根据地内扩大财源,增加收入。陕县在实行合理负担的过程中,提出“打倒旧田赋,实行新分制”的口号,发动群众逐块丈量土地,重新划分等级,调整税率。通过减租减息和倒地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村的封建剥削关系,广大农民获得了利益,生活得到了改善,极大地焕发了抗日救国的积极性,踊跃要求加入农会和参军、参政。渑池县成立6个支前小组,两个多月里,交军鞋2000多双、白布5000丈、粮食2万多公斤、裹腿2000多副、军衣1000多套,有力地支援了抗日武装斗争。

在河南区党委统一领导下,豫西抗日根据地初步形成。豫西抗日根据地的建立,打击和牵制了大批日伪军兵力,沟通了陕北、华北与华中的联系,阻止了日军妄图西犯潼关、西安的阴谋,实现了中央的战略意图,为赢得豫西乃至全国抗战的胜利发挥了巨大作用。

回望历史,筑梦未来。在烽火连天的抗日战争中,三门峡人民以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新的长城,为中华之崛起发出了强有力的呐喊。三门峡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做出的重要贡献,将彪炳史册。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的伟大抗战精神,将激励着我们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砥砺前行。 


 

崤函网     ICP备案号: 豫 ICP备 11016372号-1
主办单位:中共三门峡市委党史地方史志办公室
               中共三门峡市委党史研究室
               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地方史志办公室

 

地址:三门峡市崤山路中段26号
电话:0398-2827788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本站图片与文字不得转载,违者将承担相应责任。

Copyright 2007-2015  www.xhw.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