崤函网

     

 当前位置:崤函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崤函记忆>>浏览文章  


三门峡市的建立和行政区划调整

作者:佚名 日期:2019年10月21日 来源:党史研究室  浏览: 次 

三门峡市地处黄河岸边,豫、晋、陕三省交界处,介于洛阳、西安两大古都之间,是华夏民族繁衍生息的发祥地之一。这里物产丰富,民风淳朴。数千年的历史车轮给三门峡留下了许多闪光的轨迹。勤劳、智慧、纯朴的三门峡人民世世代代辛勤耕耘,百折不挠,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

三门峡市是伴随着“万里黄河第一坝”的兴建,在砥柱之侧、大禹圣迹上崛起的一座崭新的城市。建市之初,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亲临视察,对三门峡市的建设给予了巨大的关怀;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在荒凉的黄土塬上筚路蓝缕,艰苦创业,为三门峡市的发展建立了不朽的业绩。

为了支援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经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委员会批准,中共洛阳地委于1956年4月在陕县会兴镇建立了三门峡工区,成立中共三门峡工区委员会和工区人民政府(县级)。三门峡工区辖黄底、院科、野鹿、会兴、磁钟、贾王庄、梁家渠、大安等8个乡,107个自然村,30950人。工区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对三门峡工程的施工准备给予有力的支援。

1955年12月7日,地方国营陕县铁工厂为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铸造的新产品。

随着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即将开工,为工程建设服务的各种企业、商业、机关、事业部门也先后建立,三门峡工区人口达到7万多,工区已不能适应水利枢纽建设需要。为了保证三门峡工程顺利施工,更好地做好地方支援工作,1957年3月26日,国务院第43次会议决定,设立三门峡市(地级)。4月,中共河南省委决定成立三门峡市政委员会,直属河南省人民委员会领导,代市长李浩,代副市长孙世禄、段炳林,三门峡工区人民政府随之撤销。5月11日,中共河南省委决定,成立中共三门峡市委员会,隶属河南省委领导。代理市委书记刘子厚,书记处书记张海峰、李浩,市委常委齐文川、孙世禄、段炳林,中共三门峡工区委员会同时撤销。7月11日,中央批准,黄河三门峡工程局局长刘子厚兼任中共三门峡市委第一书记。新建立的三门峡市行政区域为原工区所辖区域,总人口近8万人。为了保障新建市的蔬菜、副食品供应,支援水利枢纽工程建设,中共三门峡市委又设立了中共三门峡市郊区委员会和郊区人民政府(县级),下辖8个乡。


汽车运输队把工程所需物资运送到工地。

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召开大会


三门峡建市后,中共三门峡市委十分重视三门峡工程建设的生产、生活物资供应,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大调整了供应机构,增加了服务人员。为方便水利工程建设职工生活,市委、市政府本着缺什么发展什么的原则,专门从洛阳引来理发、缝纫、洗染、照相、甜食等店铺,满足职工需要。1958年,三门峡市提出“大坝建设第一,组织以工农业生产为中心的全面大跃进,鼓足干劲,提前完成水利枢纽工程,并把三门峡市建设成为一个新兴的工业城市”的建市方针。同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陕县的菜园、东凡两个乡的19个村划归三门峡市,扩大了市郊蔬菜种植面积,培育了蔬菜生产基地,使参与水利建设的干部职工生活有了保障。

1958年4月21日至29日,中共三门峡市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正式代表213人,代表党员3643人。大会选举中共三门峡市第一届委员会委员25人,常务委员11人,张海峰为第一书记,李浩为第二书记。5月,三门峡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大会选举人民委员会委员l7人,刘莱为三门峡市市长,孙世禄、高云田、霍雷为副市长。

12月8日,国务院批准河南省关于省辖市领导关系和行政区划的意见,三门峡市划归洛阳地区代管。1959年6月,为了统一规划,有利于生产建设和加强领导,河南省委决定,陕县划归三门峡市,中共三门峡市郊区委员会归陕县县委领导。同年ll月,根据河南省委和洛阳地委指示精神,撤销陕县建制,陕县下辖的8个人民公社统归三门峡市领导,县直各部门与三门峡市直各部门对口合并。1960年2月,市人民委员会决定,原陕县各公社编入三门峡市郊区。

三门峡市本着“服务于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的方针,开始市政建设,拟定城市规划。建设了东至会兴车站,西至上官村,南至南涧河,北至黄河岸的湖滨区,修建了黄河路、建设路、和平路、公园路、大岭路、陕州路、六峰路、建干路、陕源路、上阳路、茅津路等11条市区道路,并进行了城市绿化。至1961年底,全市共建生产用建筑2.58万平方米,民用建筑约26.5万平方米,市区主要道路36.16公里,排水工程25.56公里。地方工业得到较快发展,国家和地方加大投资力度,相继建立了钢铁、炼铝、煤炭、机械、建材等工业,总产值从1957年的140多万元发展到1960年的11141.3万元。农业生产也发展很快。1960年底实有耕地约77.1万亩左右,农副业总产值达2104.0万元。交通运输、邮电、财贸等事业也有很大发展。全市总人口1960年底约为36.1万余人,其中农业人口22.6万余人,非农业人口约13.4万人。

1961年10月,三门峡由地级市降为县级市。隶属洛阳地区管辖,行政区域划分基本上按照1959年市、县合并前各自所辖的范围。市、县分家后,三门峡市辖市区及崖底、交口、会兴、磁钟、高庙5个郊区公社。全市总人口11.5万余人,其中农业人口4.5万余人,非农业人口近7万人。 1970年1月,河南省革命委员会批准设立义马矿区。隶属洛阳地区革命委员会。1981年4月,国务院批准设立义马市,8月正式成立义马市人民政府(义马矿区随之撤销)。隶属洛阳专员公署。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民经济快速发展,迫切要求从行政体制上打破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的分割。1986年1月,国务院批准撤销洛阳专员公署,三门峡市升级为地级市,陕县、渑池县、灵宝县、卢氏县划归三门峡市管辖,义马市为其代管。5月,国务院批准设立湖滨区,归三门峡市管辖。

三门峡市1986年的行政区划调整,兼顾了历史与现实,以上级政策为主导,对原洛阳地区所属各县、各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进行了分割和转隶,经历了组建区划调整工作领导机构,各县移交,企事业单位移交,各机关移交,人员交接、成立湖滨区和三门峡市各党政事业机构等几个阶段,为三门峡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行政区划重新调整后的三门峡市,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启了新的历史征程。30余年来,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艰苦奋斗,开拓创新,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中原大地。




 

崤函网     ICP备案号: 豫 ICP备 11016372号-1
主办单位:中共三门峡市委党史地方史志办公室
               中共三门峡市委党史研究室
               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地方史志办公室

 

地址:三门峡市崤山路中段26号
电话:0398-2827788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本站图片与文字不得转载,违者将承担相应责任。

Copyright 2007-2015  www.xhw.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