崤函网

     

 当前位置:崤函网>>走进崤函>>崤函文化>>浏览文章  


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遗址

——仰韶文化的发祥地

作者:王惠娟 日期:2017年07月27日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 次 

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遗址远眺

1921年,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在渑池县仰韶村首次发现并命名了华夏文明的沧桑遗存——距今5000到7000年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宣布了“中国无石器时代文化”论调的彻底破产,揭开了中国田野考古第一页、中国新石器考古事业第一页、中国考古学研究第一页、中国原始社会研究第一页,成为划时代的里程碑。

仰韶村遗址先后进行三次发掘,出土了大量的石器、骨器、陶器、蚌器,中国社会发展史世界考古史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在国际上引起极大的轰动。尤其是表面绘制精美花纹的彩陶,浓缩了几千年前人类的智慧和情感,包含着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不仅是仰韶文化的独特标志,更是华夏文明的灿烂瑰宝。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仰韶村文化遗址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仰韶村遗址被评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仰韶村遗址成为中外史学界、考古界向往的文化圣地。渑池县仰韶村因此走向全国、走向全世界,闻名遐迩。

    一、遗址发掘

仰韶村遗址座落在仰韶村南部的缓坡台地上,北依韶山,东、西、南三面环水,距县城10公里。遗址先后经过三次发掘。

第一次发掘1921年10月由安特生和中国学者袁复礼等5位工作人员,对仰韶村遗址进行第一次发掘共开挖发掘点17处,获得丰富的文物资料,证实了中国在阶级社会之前存在着较为发达的新石器时代。从此揭开了中国现代考古学史上的新纪元,成为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篇章中第一个被正式命名的远古文化体系。为后来发现并被命名的其他新石器时代文化奠定了规范化基础,起到了先河作用。

第二次发掘1951年6月28日,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省调查团夏等专家学者仰韶村遗址进行第二次发掘。挖深沟一道(20×2公尺)和灰坑一个,发现有排列稠密的9座墓葬和仰韶红底黑彩深红彩的罐、碗,小口尖底红陶瓶,灰褐夹沙陶鼎等。还发现有龙山式的磨光黑陶、压印方格纹灰陶、篮纹陶、灰绳纹鬲、带流陶杯等,文物资料丰富。通过第二次发掘,提出遗址存在着“仰韶和龙山的混合文化”的看法。

第三次发掘1980年10月至11月、1981年3月至4月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渑池县文化馆联合进行第三次发掘。开挖探方4个探沟4条,发掘面积共200余平方米。发现房基4处,窖穴41个,出土陶器、石器、骨器、蚌器613件。此次发掘基本弄清了仰韶文化内涵,取得了仰韶和龙山两个考古文化、四个不同发展阶段的地层叠压关系。

二、仰韶文化研究

渑池县仰韶村遗址发现后,在黄河流域陆续发现仰韶文化遗址五千余处,其中三门峡市有200余处。经过数代考古学者的不断努力和艰苦细致的工作,基本搞清仰韶文化在全国的分布范围,东起豫东西至甘肃青海北到河套内蒙古长城一线南抵江汉中心地区在豫西、晋南、陕东一带。出土的丰富实物资料,为研究仰韶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1921年,安特生首先开始系统研究仰韶文化,于1923年出版《中国早期的文化》。之后,许多专家学者或进行专题研究或进行综合研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

1985年11月,河南省考古学会、渑池县文物管理委员会联合在渑池县召开仰韶文化学术研讨会。会议客观正确地评价了安特生在华进行的科学活动,重新认识了中国文明的起源,树立了仰韶文化在中国史学研究中的价值,确立了仰韶村遗址的地位,并将学者提交的56篇论文汇编成《论仰韶文化》出版。1989年,北大教授严文明将其20余年撰写研究论文结集成仰韶文化研究出版。

2011年,为纪念仰韶文化发现90周年,三门峡学者主编出版了《三门峡仰韶文化研究》论文集。11月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物局、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局、三门峡市人民政府、渑池县人民政府承办仰韶文化发现90周年纪念大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仰韶文化的发祥地――河南省渑池县隆重开幕。本次活动充分宣传展示光辉灿烂的中华史前文明;回顾总结仰韶文化发现90周年来的主要研究成果;进一步明确仰韶文化的历史和学术地位;交流仰韶文化最新研究成果,探讨仰韶文化研究方法和方向

研究表明,仰韶文化时期,原始农业已获得一定的发展,成为当时的重要经济生产部门和生活来源,渔猎和采集已成为一种辅助性的生产活动。由于农业的发展,人们已经过着稳定的定居生活,农业村落普遍建立并有所发展。由于农业的发展,也推动着养畜和手工业的兴起和发展,社会经济出现早期的繁荣,精神文明也得到一定的提高,社会财富也得到一定的积累。从埋葬制度的变化来看,当时的氏族制度,也开始发生变革。

考古学家用大量的事实证明,仰韶文化是我国黄河流域具有强大生命力的远古文化,上下数千年,绵延数千里,是世界史上唯一传承至今,七千年薪火相传,是华夏文明最重要的源头。

    三、保护与利用

1921年以来,仰韶文化遗址得到当地群众的自觉保护,先后成立文物保护小组制定保护公约。1992年后,渑池县文物保护管理委员会采取措施根治仰韶村遗址断壁上裸露在外的灰坑、窑藏、房基、文化层的水土流失。1993年5月,渑池县召开仰韶村遗址保护规划研讨会。与会中外著名地质学家、考古专家对仰韶遗址的保护作了规划,划定了重点保护范围。1998年3月,仰韶村遗址断壁保护房建成结束了渑池仰韶村文化遗址无实物可看的局面。

仰韶文化博物馆

近年来,渑池县着力实施“文化育县”战略,全方位、立体化地推介并打造仰韶文化品牌。2009年,先后在北京、郑州、南宁举办仰韶文化宣传活动。2010年,在瑞典举办仰韶文化交流展,拉开了仰韶文化走向世界的序幕。之后,在法国巴黎、英国伦敦、韩国釜山和安东,以图片和仰韶彩陶复制品形式展示仰韶文化,好评如潮。2011年开始,渑池县陆续遗址上种植具有观赏性和经济价值较高的植物,提升观赏价值,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前来观赏游览同年11月7日,渑池县依托仰韶村遗址建成全国第一座仰韶文化专题博物馆——仰韶文化博物馆,完整系统地展示仰韶文化发现以来的考古发掘研究成果,仰韶文化的类型分布和仰韶时期的生产生活方式、科技文化艺术成就,突出和强化了仰韶村遗址在中国考古学领域的地位。2014年,在台北举行仰韶文化宝岛行暨“黄河三门峡·美丽天鹅城”印象展,全面介绍了仰韶文化的发现和历史意义,受到台湾同胞的热烈欢迎。2015年9月,仰韶文化博物馆成功通过国家4A级旅游景区验收批复。目前,渑池县已建成以仰韶文化为主题的八大文化产业体系和以仰韶文化山水名胜游为内容的旅游产业体系,以“仰韶”命名注册的商标达140余种。仰韶文化成为渑池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和“发动机”。



 

崤函网     ICP备案号: 豫 ICP备 11016372号-1
主办单位:中共三门峡市委党史地方史志办公室
               中共三门峡市委党史研究室
               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地方史志办公室

 

地址:三门峡市崤山路中段26号
电话:0398-2827788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本站图片与文字不得转载,违者将承担相应责任。

Copyright 2007-2015  www.xhw.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