崤函网

     

 当前位置:崤函网>>崤函党史>>党史人物>>浏览文章  


王建平

作者:何晓东 日期:2015年02月27日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 次 



 

 

 

 

 

王建平,原名王全虎,又名王剑平、王启发,1934年参加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先后任连长、副官、中尉分队长;19379月参加中共云阳青年训练班,正式参加革命队伍;1938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新华日报》西安分馆经理、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副官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陕县县大队第二大队长、陕县武工队第一队队长、第四区区长等职。1957年在反右派运动中被错划为右派分子和坏分子,开除公职,送农村监督劳动改造。1959年病逝,年仅44岁。1979年,中共陕县县委为王建平彻底平反,恢复名誉。

1915年,王建平出生在河南省陕县张村镇南阳村(现宜村乡丰阳村)一农民家庭。家境的贫困使他童年只上了几年小学就辍学务农。但繁重的农业劳动并没有使他丢掉书本,自学成了他生活的需要。1931年,他看到陕县简易师范的招生广告,又得知是公费学习,就前往应试,竟被录取。于是,他由一个放牛娃成了师范生。

王建平刚刚入学,九一八事变就发生了,大批逃难的人群涌入关内。风起云涌的抗日救亡运动,使他再也不能安心坐在课堂上读书,便带头参加了陕县简师的抗日救亡宣传队,到陕州城乡各集镇、农村和观音堂民生煤矿,向工人、农民、商贩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活动。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街头讲演,教育了群众,也教育了自己。满腔的爱国热情,使他与一些爱国青年暗暗下定了奔赴抗战前线的决心。193111月,王建平联络爱国青年3人,长途跋涉8天,到达汾阳西北军官学校。该校是以冯玉祥之名,由共产党帮助开办的。王建平在这里学习了《中国革命史》、《红旗周报》等马列主义读物,还学习了军事知识技能,抗日救国的思想进一步坚定。1933年春,冯玉祥在察哈尔组织抗日同盟军,把军校行将毕业的学生开往张家口,作为骨干编入抗日同盟军。王建平被编入吉鸿昌的第二军军部任中尉副官、连长,后调总司令部干部学校任中尉分队长,率队到前线抗击日寇。在同日本侵略者的作战中,他身先士卒,奋勇杀敌,收复多伦时光荣负伤。193310月,同盟军被蒋介石“围剿”而失败,总部与干校人员被遣散,王建平流亡到了南京。19348月,在南京与地下党联络时,被国民党特务查获,不幸被捕。国民党中央特务机关和南京军政当局对他多次严加审讯,他始终没有暴露党组织的地点和联络人员姓名。在查无实据的情况下,国民党中央军事法庭以“共产党嫌疑犯”和“危害民国罪”判处王建平有期徒刑10年,囚于国民党南京监狱。

3年的监狱生活,王建平吃了不少苦头,也经受了锻炼和考验。在狱中,他细心观察,积极寻找党的组织,很快和狱中的地下党员打成一片。在同狱共产党员的帮助下,王建平进一步学习了马列主义和党的知识,深刻认识到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和旧社会的本质。

七七事变爆发后,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王建平结束了囚徒生活。在同狱难友的帮助下,于19379月,跟随党组织到达西安八路军办事处。时任八路军办事处主任的伍云甫亲切接见了他,询问了他的情况后,介绍他到陕西泾阳县云阳镇“战时青年训练班”学习。从那时起,王建平投身于抗日救国的洪流,正式参加革命。

王建平在云阳“青训班”学习期间,党组织又对他进行了认真的考察。“青训班”副主任胡乔木亲自找他谈思想、谈理想、谈时局,征求他的意见。193711月,胡乔木向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李富春写了介绍信,介绍王建平到延安“抗大”学习深造。

王建平到达延安后,李富春又与他谈话,了解情况,觉得他是个好苗子,当即介绍他到“抗大”学习。从此,王建平进入了当时革命青年和知识分子最向往的革命熔炉——中国抗日军政大学。

王建平在抗大如饥似渴地学习革命理论,认真进行思想总结,他坚决拥护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更加靠近党的组织,193712月被接收为“民先队”队员,并担任民先组长及宣传干事。19383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时,国共合作进行抗日的局面已经形成,中国共产党需要选派一批政工干部到国民党军队去做统一战线工作,王建平被组织选中,提前毕业,分配到国民党军队九十三军八十三师补充团第三营任政治教导员、政治教官等职。他认真执行党的统战政策,编写了统一战线和游击战争讲义提纲,向友军官兵进行教育。在他的努力下,废除了国民党军队打骂、体罚士兵的恶习,实行官兵一致,军民团结。他不断向官兵进行政治宣传和爱国主义教育,组织歌咏队,开展军民大联欢,活跃军队文化生活。他挑选政治可靠的士兵组成机动游击大队,亲任大队长,以便在形势需要时上山建立根据地。通过一系列工作,把八路军的政治民主、吃苦耐劳、勇敢善战的作风,带到了国民党友军工作中。这一突出成绩,受到了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的肯定和表扬。

193812月,王建平奉调到《新华日报》西安分馆任经理。这时,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卖国投降政策,各地不断掀起日益高涨的抗日救国浪潮,延安和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成为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的人心所向之地。经过组织批准,王建平先后两次回到陕县,号召青年奔赴抗日第一线。经他亲自组织、动员,将陕县进步青年王天保、王建同、王帮虎、高学孝、高云卓、杨恩胜等十七八个人带往延安,参加革命,为抗战输送了新鲜血液。这些同志在党的培养下,以后都成了革命的有生力量。

19403月,经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批准,王建平带领一批青年学生到达延安。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陈云接见了他,并同他进行了谈话,征求意见,让他填了“党员登记表”,写了自传和“友军工作报告”。王建平完成任务后,提出想学习一段时间,提高政治水平。陈云当即同意,并于45亲笔向中央党校校长邓发写了一封详细的介绍信,信中写道:

王启发(建平)同志,正式党员,一九三八年三月入党,候补期三个月,一九三九年三月转正式党员(因在友军工作关系),河南陕县人,年二十六岁,家有母亲等五人,有土地七亩。

他于民国廿年入冯玉祥所办之汾阳西北军官学校,至廿二年五月派往同盟军吉鸿昌部当特务长、排长,收复多伦时负伤。同盟军失败后辗转至南京,因友人自开封叫他到南京找党的关系(在同盟军未入党,但受影响)其信被检查,人也被扣押进陆军监狱,判刑十年,至‘八·一三’后无条件释放,由陆军监狱同时放出之人证明,无问题。自云阳经组织部介绍入抗大三期三大队学习。卒业,调西安考航空学校未取。经西安办事处介绍到九十三军野战补充团刘继尧营长处。到晋东南赵洪一带组织游击队,办干部学校,曾获得了一些成绩,三八年底,因该军奉命不准要陕北学生工作,才退出回西安办事处,当新华日报分馆经理至今。

总之,他的坐监及在宪兵司令部情形,由前住过党校学生与他同在监内之赵秀龙、张抱平可证明,其人政治认识可,有些能力,党的生活过得不够,特送你处学习,希发生组织关系。

这封信中,陈云对王建平的家庭情况、个人经历、政治认识、工作能力、党性锻炼以及在历史转折关头的证明人都介绍得非常具体,并作了认真中肯的评价。

王建平进入中央党校,被编入45班学习。他学习勤奋,劳动、工作也很积极。这一时期,国民党反动派发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并加紧了对延安的封锁,陕甘宁边区的经济非常困难。王建平在党校学习期间,踊跃参加延安的大生产运动。他不怕吃苦,在大生产运动中处处挑重担,劲头十足。1940年底,在延安开展的大生产运动和劳动竞赛中,王建平荣获“劳动英雄”称号,受到党中央颁发“劳动英雄奖章”和奖金的奖励。

在中央党校学习期间和大生产运动中,由于超负荷的运转,1941年夏天,王建平患上了严重的阿米巴痢疾,久治不愈,被迫住进延安中央医院。正在治疗期间,国民党反动派发动了第二次反共高潮,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工作紧张,急需用人。因为王建平在西安开展统战工作有一些基础,组织考虑再三,想让他返回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工作。当征求他意见时,他坚决服从组织需要。8月带病回到西安,投入到紧张、繁重的工作和战斗中,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王建平在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夜以继日地工作,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使他所患的阿米巴痢疾日益加重。无奈,经组织批准,于19428月回家治疗。这样,王建平回到了阔别11年的陕县。

1944年冬,八路军开辟豫西抗日根据地,解放了陕县东部地区。王建平立即从敌占区跑到县东解放区,向县委书记蔡迈轮(在延安中央党校同班)反映县西敌情,要求参加抗日工作。蔡迈轮当即向他布置了做好张村、菜园民众抗日武装工作的任务,并要求向伪军朱景武开展工作,以利了解敌人、分化敌人和争取中间人士参加抗日。王建平遵照党组织的指示,积极开展工作。

解放战争初期,豫西地方党的组织尚未恢复,中共豫西工作委员会(简称豫西工委,在黄河北)几次派联络员到陕县,了解敌人兵力部署和黄河河防情况,过河后的第一个落脚点就是王建平家。19466月,豫西工委地下交通员张永周秘密到陕县收集情报,王建平很好地掩护了他,并把国民党地方当局强化治安、轮训保甲人员的情况和通讯录交给交通员带到豫西工委。7月,豫西工委特派员张永周(时化名周永文)再次到陕县了解豫西河防及敌人的兵力部署情况,仍落脚在王建平家,与王建平共同完成了党组织交给的任务。

19469月,豫西工委派交通员王化德来陕县了解情况,并物色、派遣人员向中原突围部队(时驻卢氏)送款、送密电码。王化德忙中出错,误将国民党政权的反动保长王启华当做联络接头人王启发(王建平),引起了有多年白区工作经验的王建平的怀疑与警惕。当时,王建平正在往地里担粪,返回时走到村口,忽然看到本村保长王启华(恶霸)、王永昌(国民党政权乡长)和一个陌生人在窑洞顶上。王启华叫王建平过来,对他说:“有一个客人要找你。”面对突如其来的陌生人,又是国民党反动乡长、保长引见接头,王建平由于高度警惕,产生了误解,认为蒋介石公开撕毁停战协定,正在发动全面内战,同时加紧搜捕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这个陌生人也一定不是好人,是敌人耍的阴谋和花招。王化德随王建平到家里,说出了蔡迈轮要他到卢氏去执行给新四军送款、送密电码的任务。王建平说:“我不认识蔡迈轮,也不知啥是组织,我是个农民,只会种地,哪也不去。”王建平打定主意,坚决不上敌人的当,一口否认与蔡迈轮的关系,拒绝接受到卢氏去向新四军送款、送密电码的任务。王化德回到豫西工委,报告了王建平的情况,认为他是“对革命丧失信心,害怕动摇”。豫西工委在无法调查核实的情况下,停止了王建平的组织关系。这也就成了王建平无法洗刷的历史污点,成了后来对他不断审查、批判和错误处理的依据。

19478月,陈赓兵团渡过黄河,进军豫西,首次解放陕县。重新组建的陕县县委也随陈谢大军到陕县开辟工作。这时,全县的形势还处于敌强我弱,党政军机构的干部、战士在游击战争中昼夜奔波,非常艰苦。王建平不顾环境的险恶,冒着纷飞的战火找到蔡迈轮,要求参加工作。县委经过研究,很快接收了他。因为他上过军校,打过仗,懂得军事,即任命他为陕县县大队第二大队副大队长。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王建平作战勇敢,身先士卒。不论遇到多么凶恶的敌人,他都冲锋在前,毫无惧色。

1948128,陕县县大队第二大队200余人在县长韩路光、大队长杨晋升率领下,转战于陕县头峪山地。天降大雪,天气奇寒。国民党胡宗南部正规军一个团和陕县崤陵、宫前地方土顽武装2000余人乘机将头峪包围。由于领导者的麻痹大意,敌人逼近头峪村口,大队领导还未发觉。直到村外枪声四起,二大队乱作一团。县长韩路光面对密密麻麻的敌军,只得下令分路突围。王建平作为二大队的队副,当此危急时刻,带领30余人奋力拼杀,自己冲锋在前,终于成功突围。韩路光带领的一路全部牺牲;杨晋升带领的一路大部被俘。后来,县委任命王建平为县大队第二大队队长,重新组建了陕县二大队。

头峪事件后,陕县县大队因遭受重大损失,在敌人的围攻下不能立足,只得长途向山西垣曲转移。当时北风呼啸,滴水成冰,地下积雪达一尺多厚,四周都有敌人追击,干部战士带着伤痛,忍着饥饿,艰难地长途跋涉,昼夜不停。在这险恶的环境中,一些干部、战士实在坚持不住,把背包扔了,把干粮带丢了。王建平身背枪支背包,走在队伍最后边。见到扔下的干粮,他都拾起来背上;见到走不动的同志,就搀扶几步;见到饥饿难耐的战士,就给他一把干粮。大家受到王建平的亲切帮助和鼓舞,终于坚持下来,胜利到达山西垣曲陕县后方留守处。

解放战争时期,王建平在无数次战斗中,先后担任过陕县独立团第一大队副大队长,陕县武工队第一队队长,第四区区干队长、副区长、区长等职。他在所任职的岗位上,都尽职尽责,以身作则,为打败国民党在陕县的反动武装、剿灭地方土匪势力,做出了突出贡献。这期间,他一心扑在工作和战斗岗位上,从没有向组织提出过自己的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王建平先后任陕县第四区区长、县财委秘书、县建设科第二副科长。随着社会政治运动的开展,对王建平的“脱离革命”、“脱党”等问题进行了审查。在审干运动初期,对他的历史问题尚能做出比较实事求是的结论。但是,到了整风、反右派运动中,王建平不仅被划为右派分子,还说他没有去卢氏送款、送密电码是“投降变节”行为,因而又加上了“坏分子”的帽子。王建平受到了残酷的批判斗争。一年后,被开除公职,送农村监督劳动,1959年含冤病逝。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陕县县委对王建平的问题进行了甄别复议,认为原划的右派分子和坏分子完全属于错划,给予了彻底平反,恢复名誉,按公职人员给予抚恤。

王建平的一生,历经坎坷,心向革命,矢志不渝。崤函大地永远铭记他的英名。

 

本文主要参考资料:

1、王建平个人档案及自传

2、有关调访材料

3、《陈云一简》(载19951228《中国档案报》)

4、《陈云书柬中的王建平》(载《三门峡党史研究》1995年第3期)



 

崤函网     ICP备案号: 豫 ICP备 11016372号-1
主办单位:中共三门峡市委党史地方史志办公室
               中共三门峡市委党史研究室
               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地方史志办公室

 

地址:三门峡市崤山路中段26号
电话:0398-2827788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本站图片与文字不得转载,违者将承担相应责任。

Copyright 2007-2015  www.xhw.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