崤函网

     

 当前位置:崤函网>>崤函党史>>专题研究>>浏览文章  


三门峡市的大办钢铁运动

作者:李宏杰 日期:2015年02月26日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 次 

 

    1958年的全国性大办钢铁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在这次空前规模的“大办”运动中,三门峡人民竭尽全力,全民炼钢,换来的却是巨大的损失和深刻的教训。重新翻开这页历史,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左”倾错误造成的严重危害,避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再走弯路,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大办钢铁运动是在“大跃进”的口号中形成的。1957年,党认为整风和反右斗争的胜利大大提高了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一些工厂、农村出现的生产迅速增长现象,也使许多人认为完全有可能在全国范围内以比第一个五年计划高得多的速度进行建设。11月13日《人民日报》社论指出:“有些人害了右倾保守的毛病,象蜗牛一样爬行得很慢,他们不了解在农业合作化以后,我们就有条件也有必要在生产战线上来一个大跃进。”这是“大跃进”运动的先声。同月,毛泽东在莫斯科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上,提出了中国十五年钢产量赶上或超过英国的口号。12月召开的中国工会第八次全国代表会上,刘少奇正式宣布了这个口号。1958年1月至3月,毛泽东先后在南宁和成都主持召开中央工作会议,强调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苦战三年基本改变落后面貌。5月召开的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会上还指责一些对高指标、大跃进持怀疑观望态度的人是“观潮派”、“秋后算账派”,使急于求成的“左”倾思想进一步膨胀。会后,“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各个方面开展起来。农业上提出“以粮为纲”的口号,要求五年、三年以至一、二年达到十二年农业发展纲要规定的粮食产量指标;工业上提出“以钢为纲”,要求七年、五年以至三年内提前实现原定的十五年钢产量赶上或超过英国的目标。此后,全国各地纷纷提高钢铁生产指标。6月中旬,冶金部向中央提出1958年产钢820万吨以上,6月17日,经济计划部门又以两年超过英国为目标,提出1958年产钢1000万吨。6月19日,毛泽东提出1958年钢产量比上年(535万吨)翻一番的建议。不久,中共中央发布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号召全党全民为生产1070万吨钢而奋斗》的公报,举国上下迅速形成了全民办钢铁的高潮。

    三门峡市是为适应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需要而设立的新城市,1957年建市,辖市区及郊区5个乡,总人口不足12万。1958年初,三门峡市的地方工业、基建、交通基础很差。地方工业仅有14个手工业组、社(职工2757人),没有机器工业,基建没有自己的设计施工队伍,交通也只有外地支援的汽车队和一部分架子车、马车。可以说,三门峡市发展钢铁生产没有任何基础。1958年,正是国家重点工程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紧张施工阶段,人力、物力、财力都十分缺乏,但是,大办钢铁的风暴卷来后,为了跟上全国大办钢铁步伐,市委不得不从市区、郊区和大坝建设工地调兵遣将,投入钢铁会战。三门峡市的大办钢铁运动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展开的。

    1958年7月10日,三门峡市委召开钢铁生产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市直和工程局机关、厂矿企业、街道、郊区部门的领导干部。会议传达了河南省九次全会《关于大力发展全省钢铁生产的报告》,提出全市下半年兴建土炉和高炉120座,设计能力产铁15万吨的高指标,并制定了五项措施,以保证任务的完成。这五项措施是:①书记挂帅,党委委员出马,全党全民办钢铁;②大、中、小高炉相结合,由小到大,先“土”后“洋”,土洋结合,越多越好;③组织1800人的开采矿石队伍,大量开矿;④争取时间,与时间赛跑,第一批3万立方米小高炉立即动工;⑤组织钢铁生产大协作,调配劳力,密切配合,相互支援。7月24日,市委又召集千余名机关干部开会,进一步宣传发动。市委领导在会上强调:全市的任务就是全党全民行动起来,胜利完成和超额完成下半年钢铁生产任务,为明年大发展打下基础。要很好地运用省委总结的八条经验,书记挂帅,全党动员,乡乡社社搞冶炼,厂厂炼钢铁。必须批判各种右倾保守思想,要立即上马,不要等万事俱备了才去搞。会后,市工业局、团市委、粮食局、商业局、财政局、水泥厂、耐火厂、市建公司、工程局以及各学校、郊区各乡镇,纷纷传达贯彻市委会议精神。通过层层宣传发动,全市人民心中都燃起了一把火。

    三门峡市大办钢铁运动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建炉试炼阶段

    1958年7月25日,市委召开第二次钢铁会议。会议对所谓“建炉中的消极思想”进行了批判,不顾条件限制,确定当年建起钢铁冶炼炉200座。其中28立方米高炉6座,13立方米高炉2座,7.5立方米高炉3座,3立方米高炉116座,土炉67座,0.5吨炼钢转炉4座,1.5吨炼钢转炉2座。要求第一批23座3立方米高炉8月底建成并投入生产。计划全年生产铁4万吨、钢1.7万吨,保证完成铁3万吨、钢1.5万吨、钢材0.6万吨。会议激进地提出,在材料困难的情况下“要有穷干、硬干、苦干、踏破地球冲破天的劲头,边准备、边施工,怎样快怎样来,反对按图纸、照章办事、材料齐全才动工的作法。”决定以市委常委为主成立钢铁生产总指挥部,由市委第一、第二书记任正、副总指挥。会后,钢铁总指挥部将任务分解下达到各个部门和单位,组织建炉、采矿、挖煤、修路、运输各路人马立即出动。

    建炉一开始,首先遇到的是设备、材料缺乏。经过摸底排队,仅第一批3立方米高炉的机械设备、建筑材料就远远满足不了需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市委提出“以土代洋、以旧代新、外地调运”三种措施。斜桥耐火材料厂接受耐火砖生产任务后,用牛拉石滚代替粉碎机,人工磨代替压砖机,改装10个废旧砖窑烧制耐火砖,产品质量甚差。其次是人力缺乏。三门峡市当时不足12万人口,大坝工地和郊区农业生产劳动力严重缺乏。在此情况下,要抽出大量人力进行钢铁生产是十分困难的。为此,市委号召把钢铁生产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要求各单位抽调优秀干部和工人、农民从事钢铁生产,并采取“明确分工、确定任务、一包到底”的办法,将任务重重地压在干部群众肩上。

    8月25日至27日,市委会议传达了中央和省委“关于加速发展钢铁工业”的紧急会议精神,确定建立“会兴式”炼铁炉288座,要求9月中旬全部建成并投入生产。会议根据干部群众意见,将原定年产铁3万吨、钢1.5万吨的任务降为年产铁2万吨、钢1万吨。28日,三门峡报发表《与时间赛跑,为钢铁而战》的长篇社论。社论指出:“完成任务的时间只有125天,每天平均生产铁160吨、钢80吨,才能完成今年的钢铁计划。”社论号召要“用钢铁的意志,与时间争钢铁”。29日和31日,市委又先后两次召开会议,决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钢铁上来,书记以80%的力量,市直其他干部以60%的力量领导钢铁生产。会议认为,要完成全年钢铁计划,必须大战9月,闯过高炉建筑、钢铁冶炼和矿石开采运输三关。

    9月,一个以建炉为中心的全民办钢铁高潮迅速在全市形成。团市委率先行动,号召青少年以钢为纲,事事当先,苦战一个月,建立高炉和各种工厂200项。市委、人委、团委、城建委四个单位,在市公园西头加紧建筑5座炼铁炉,各单位领导亲临一线督战。他们中午不休息,扛青砖、拉石滚、筛耐火土、砌炉,一派紧张气氛。第一商业局湖滨综合门市部,掀起“争上游、建高炉、鼓足干劲把钢铁翻一番”的热潮。工程局和郊区小学生也参加了钢铁会战,也要“超额完成任务”,“与工人叔叔比干劲。整个三门峡市,各个角落都充满着大办钢铁的火药味,到处都回荡着大办钢铁的口号声。有诗为证:

    土高炉,建满山,太阳落到炉里边;

    鼓风机,轰轰响,全市密布火焰网。

    土高炉,把铁炼,炉里开出红牡丹。

    别看高炉个子小,“卫星”腾空一串串。

    土高炉,简又便,建炉出铁一天半;

    全民大办钢铁厂,铁水滚滚流不完。

    至9月中旬,238座炼铁炉拔地而起。然而,由于建炉材料质量差,技术不过关,能出铁的炉子极少。一种情况是开炉时间不长耐火砖就溶化了;另一种情况是光出渣子,铁水积在炉底;第三种情况是出铁后量越来越小,不久溶渣就坐了炉底。至9月10日,全市铁的总产量为40吨。

    “放卫星”阶段

    9月14日,《人民日报》以《钢铁生产必须快马加鞭》为题发表社论。同时,河南省委发出《关于放钢铁卫星的通知》。9月15日,三门峡市钢铁总指挥部召开紧急会议,号召全市人民积极行动起来,于本月20日掀起钢铁生产高潮。会议规定,凡有钢铁生产任务的单位一律成立钢铁生产指挥部,确定专人负责,每天向市钢铁总指挥部汇报一次。9月20日,《三门峡报》发表《全党全民总动员,突破日产百吨关》的文章,公布了市钢铁紧急会议制定的七项措施:①各级党的领导到现场去,解决问题,政治挂帅;②各钢铁生产单位要集中力量,全力以赴,一切为钢铁服务;③把各种机械动力利用起来,用到钢铁生产上去;④组织全市大协作,拧成一股绳;⑤组织数千人的临时力量,运输矿石;⑥总结推广先进生产技术和操作经验,消灭高炉“肠胃病”;⑦组织好各项工作,防止事故影响生产。

    七项措施公布后,各单位纷纷表决心、立誓言,努力大打钢铁翻身仗。市第一商业局召开炼铁誓师大会,到会职工400余人。局所属的七个炼铁厂都写了保证书、决心书,表示坚决响应市委号召,争取超额完成任务。市公、检、法部门领导亲自挂帅,坐阵建炉炼铁现场,并抽出60%干警,不分昼夜奋战。然而脱离实际的主观努力只能事与愿违。据《三门峡报》公布的统计数字:9月22日,全市开炉6座,产生铁3.758吨、烧结铁(含炭量高的次品铁)7.909吨;23日,全市开炉11座,产生铁3.9475吨、烧结铁6.477吨;25日,全市开炉8座,产生铁0.935吨、烧结铁25.644吨。为了实现“日产突破百吨关”的愿望,市钢铁总指挥部从26日开始准备,组织上百个炉子、数千人马严阵以待。28日18时至29日18时,冶炼大军苦战24小时,产铁130吨,其中有100吨是基本不能使用的烧结铁。这就是当时所谓“放出了日产130吨铁的大卫星”。接着市委提出在10月10日、18日、25日分别放出300、500、800吨铁的卫星,但因严重脱离实际,三颗“卫星”都成泡影。

    10月11日,市委传达省委钢铁紧急会议精神,号召全市人民“紧急动员起来,迎接卫星周”。市委领导在会上指出,要完成全年的任务,必须达到日产铁100吨。为此,市委要求全市人民乘10月15日至21日卫星周的“东风”,鼓足更大的干劲,千方百计克服各种困难,连续放出“大卫星”。整个卫星周里,全市人民尽管作了最大努力,却没有放出“卫星”来。

    根据省委“城市以炼钢为主”的指示,市委决定把钢铁生产重心转移到炼钢上。从10月18日起,一个以“小、土”为主的炼钢运动普遍展开。截至10月25日,全市共建起各种炼钢炉957座。这些炉子中,有些是废汽油桶糊成的,有些是用耐火土捏成的泥罐炉,根本不能炼钢。10月28日,钢铁总指挥部组织11598人的炼钢大军,奋战一昼夜,放出日产104吨钢的“卫星”。实际上是一堆废铁。

    随着大办钢铁热潮不断升温,全市炼钢铁的燃料、原料和运输力量日以不支。为此,市钢铁总指挥部先后建立了交通运输、采矿、煤炭三个指挥部,指挥长分别由市长和副市长担任。各指挥部一成立,纷纷要求放卫星。11月中旬,市钢铁总指挥部发出《关于发动全市人民放修路卫星的紧急通知》,通知要求除钢铁大军不下马外,其他单位如机关、学校、企事业、工程局、郊区都要投入修路战斗。15日,16000余人的修路大军浩浩荡荡开赴工地。11月下旬,市煤炭指挥部组织3000人的采煤大军,要求放煤炭卫星。

    三门峡钢铁工业基础差、底子薄,在此情况下提出高指标,要求放卫星是极不现实的。这一阶段,全市正常日产铁只有几吨、几十吨。市钢铁总指挥部不考虑各种客观因素,强求放几百吨的卫星。其结果只能是事与愿违、劳民伤财。

    逐渐冷却阶段

    1958年秋冬之间,党中央发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出了不少问题。继11月上旬的郑州会议后,党中央于11月下旬在武昌召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着重讨论解决高指标和浮夸风问题,初步降低了1959年钢铁工业生产高指标。这次会议,使极度狂热的大办钢铁运动开始降温。11月27日,三门峡市委召开扩大会议,降低了12月份钢铁生产指标,决定结合钢铁生产搞“五定”(定型、定点、定量、定员、定领导)、“两化”(钢铁基地化、生产工厂化),计划将全市13个钢铁厂合并为9个钢铁基地,并逐步走向整顿、巩固、提高阶段。12月31日,市委制定了《1959年钢铁生产计划初步意见》。《意见》根据“五定”、“两化”精神,决定在整顿、巩固、提高现有钢铁生产基础上,建立4个钢铁生产基地,并对其它钢铁生产单位分别情况作出安排:①厂矿现有的炼钢炼铁炉,要进行整顿提高,形成本厂的冶炼车间,争取达到钢铁自给自足,但不列入国家钢铁生产计划;②财贸系统搞钢铁的力量,逐步转向搞轻工业、手工业加工,为城市居民生活服务;③行政机关不再搞钢铁生产;④1959年不给郊区分配钢铁生产任务,现有的炼铁炉确定一批巩固提高,用“小土群”的办法自炼自用;⑤在大办钢铁中培训出来的有一定冶炼技术的炉前工和干部,统一排队后调整到钢铁生产基地。《意见》的贯彻和实施,使三门峡市群众性的大办钢铁热潮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根据中央的部署,三门峡市1959年4月对地方工业进一步整顿。各钢铁生产单位认真学习讨论中央指示精神,拟定整顿计划和方案,市委采取“关、缩、并、退”等措施,较快地控制了盲目的钢铁生产,群众性的大办钢铁运动随之而告结束。

    急于求成的“左”倾错误酿成的大办钢铁运动,不但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极大地影响了农业生产,冲击了轻工业生产,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就三门峡市来说,1958年下半年投入办钢铁的劳动力达160万工日,资金500万元,矿石5万吨,煤2.8万吨,耐火砖100万块,但全市1958年铁的产量只有1504吨(其中大部分为烧结铁),钢的产量仅449吨。郊区的农业生产和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也受到了严重影响。

    大办钢铁运动造成的损失是严重的,但这毕竟是党和人民抱着良好愿望在探索自己建设道路过程中的失误。人民群众在大办钢铁中付出的辛勤劳动也取得了一些实际成果,如那些新增的后来形成了生产能力的工业设备,那些在生产实践中训练出来的有一定技术水平的专业人才。

    然而,大办钢铁运动作为一次失误,教训还是深刻的,除了急于求成、盲目冒进的“左”倾错误外,还有两个方面教训应该深刻认识:

    第一,党中央对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国情认识不足,对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估计不够。1958年的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才刚刚开始,社会主义经济与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相比还相当落后。在这样的基础上,党中央对中国的国情没有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被表面的工农业生产新景象冲昏了头脑,错误地认为只要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就能取得所希望的、前所未有的高速度。对经济建设发展的规律了解和尊重不够,难免要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

    第二,党内一些同志产生了骄傲自满情绪,违反党的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的优良作风,削弱了民主集中制原则。1957年全国工农业生产出现的大好形势和整风、反右斗争“胜利”,不仅使全党产生了骄傲自满情绪,也使毛泽东进一步认为1956年“反冒进”的错误和他原来想法的正确,因而党的八大二次会议对“反冒进”进行了严厉批评,至此党内的不同意见受到了压抑,党内生活开始不正常,使急于求成的“大跃进”思想得以膨胀。在三门峡,当时也有一些同志对大办钢铁持怀疑态度,认为三门峡市工业基础差,技术力量薄弱,人力、物力缺乏,市委制定的钢铁计划不实际。对这些同志从实际出发提出的正确意见,市委领导不但不予考虑,还指责其“没有真正认识办钢铁的重大意义”,是在“泼冷水”。如此听不进正确意见,结局必然令人痛心。

    失败的教训告诫我们: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联系本地实际,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必须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反对个人专断,坚持集体领导,认真听取和研究各种不同意见,集思广益。只有这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才能避免“左”的偏差,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才能得以健康发展。

 

主要参考资料:

    1、《三门峡市工业局1958年工作总结》

    2、《中共三门峡市委关于贯彻省委钢铁会议情况的报告》

    3、《三门峡报》1958年7月至1959年6月

    4、《关于三门峡市钢铁生产情况的报告》

 

附录:

以钢为纲,组织新的生产高潮

和全面工作大跃进(节录)

(1958年11月2日)

李浩

 

    交通运输刘市长已经讲了,大力生产水泥孙市长已经讲了,我同意市委同志们的发言,要认真贯彻执行。现在我讲三个问题:情况,十一月份任务,措施。

    一、情况

    我们九、十月份钢铁生产完成的数字虽不算大,但成绩还不能说很小。首先,在八月份我市才开始搞钢铁,九月份过了两关——建炉、冶炼技术(基本上),当时最苦恼的是炉子寿命问题。大家说:“十天建炉,三天烘炉,半天炼铁,半天扒炉。”经过大家想办法,开始学会了如何掌握操作。总之,两大关过去了。按发展情况,按道理讲,十月份钢铁应该是正常生产,但又处于停炉状态,其原因:

    (1)煤满足不了需要是最突出的问题,煤在十月份全省紧张,不够用。豫西是产煤区(包括洛阳、三门峡两市、洛阳专区),省确定豫西区自给,省这样的决定是正确的,豫西区自给主要靠洛阳专区,但洛阳专区在十月份产煤还不能满足需要,再加运输困难,这样对城市就供应不上。我们向省里要求,给了一万一千吨,炉子在十月份不能吃饱,不能大部生产。但这个困难是可以解决,紧张是暂时的。(2)是缺矿石,原来搞的矿,没有很好进行普查,矿源发现较少,采的很少,后来找到了好矿,开采问题解决了,但因路没修好,运不出来,产生了矿石的供应的困难。现在好了,发现六、七座山都是十几公尺的矿层的好矿 ,据初步估计有5000万至1亿吨左右。当前的问题是交通问题,如何将矿石运出来,公路快修好了,卷扬道马上也就修起了,矿石问题就解决了。但应估计到运输是会紧张的。

    十月份钢铁任务,省委指示,城市以炼钢为主。炼钢得有铁,我们有。

    煤:十月份的煤还有一部分,另外还有5000吨在观音堂未运回,总计还有6、7千吨。能炼焦4千吨左右,完成两千吨的任务,煤还没有大问题,另外我们自己还要生产4万吨,所以,煤的问题不很大。炼钢什么煤都可以用,问题不大。当前的问题,好多炉子不能点火生产,主要是面煤炼铁还没有把握,只有靠炼焦,现在就要采取措施,大家动手一齐炼焦。再一个是劣质煤,可以炼蓝炭,炼成块炭来炼铁,还可制成煤球,有一部分单位正在试验。当前是如何组织好、调运好、分配好的问题,能做好是可以完成保证供应。

    钢:十一月份生产5千吨,需要7.5千吨铁,我们铁从那里来?豫西区给我们三个县(陕县、灵宝、卢氏)的铁经了解数量不少,但好铁不多(另一个是原来省里决定不调洛阳区的铁,洛阳专区的铁供应洛阳和三门峡市,现在又决定在洛阳区调5万吨好铁,保证中央,这当然是非保证不可,但这样就保证不了地方了)。另外好铁要首先保证翻沙的需要,剩下来的炼钢,不这样洋炉建设就不能保证。现在的问题是如果能拿到现铁,5千吨钢的任务完成没有问题。因此,我们要大力组织生产铁。

    炼钢:临汝试验一种闷钢的方法,就是高炉炼出来铁水,直接流到事前准备好的铺有一层干沙的地上,趁热将铁水用干沙盖上一、二尺厚,经过两个钟头后拿出即成钢,各单位可以试验。光炼烧结铁的土方炉,就不要再搞了。因为炼出来的结铁,含铁量太少了,又费煤费劳力。

    采矿:现在只要有炸药就可有很大产量,一炮能搞一万吨,说明矿层很厚。不要怕搞多,怕积存,积存越多越好。前段矿石运出主要靠人背,很快道路可以修通了,大安、湖滨要设销售站,逐步消灭谁买谁去背的现象。如何把运输组织好的是个很大的问题。

    矿区要划清,避免打架。各部门的采矿队,要统一领导。

    从以上几个主要方面来看,都比十月份好,现在看来任务不大,各单位要研究数字,能生产多少铁?多少钢?三号报指挥部。

    机关怎样办钢铁?当前是谁想去谁就去炼,这样不行,要抽出专人搞,离机关工作岗位,留下的职工编成三班,轮流劳动,一星期一换,若放卫星机关关门一齐上。必须有专业队伍,工厂管理。实现五化,要很好研究规模即年产量、人员、炉数等,报到指挥部。

    (4)建洋炉问题:建得很慢,当然有困难。洋炉优点:出好铁,产量高,省煤;缺点:建炉慢,投资大,技术不好掌握。很快的将洋炉建起来,这是钢铁基地骨干,今年还要担负一部分任务,同时有了洋炉才有灰生铁。当前主要的困难是翻沙件,很快要抓一下,耐火砖生产很慢,要放卫星,赶上洋炉建设需要。施工安装要组织专业队。市建公司建炉太慢,要放卫星,从今天起一律实行三班制。

要建一部分土高炉,主要建洛阳式的地下高炉,过冬有好处,人炉都好避风雪。

    (5)过冬问题:省要求我们矿石储备三个月,煤最少要储备二个月,我们现在一点也没有储备。矿石主要是运输问题,要多想办法,要依靠群众,研究好就干,生铁也要储备,一个炼钢,一个是翻沙。

炉子过冬,要加热风炉,可采取多种多样的办法,有钢管的用钢管,没铁的用耐火泥捏成管,要大量烧瓷管,操作现场、原料都要搭棚,不然湿炉子不消化,要结底。

人过冬,首先要有住的,房子不要讲究,避风雨就行。商业部门要保证吃饱穿暖。从这几天的气候看,赶快要做下雪准备,看情况今年冷的要早。

    (6)基地问题:中央说,不但要看今年、明年,还要看到今后办钢铁的长期性,因而,都要从长期着眼,所有各单位都要长期规划,十号前报来。

    (7)水泥问题,孙市长已经讲了,再补充两点:凡有炼铁任务的都有水泥任务,所有高炉出渣口都要建水池,所有高炉流的渣都要变成水渣,不准有琉璃渣,这是制造高级水泥的主要原料,不准白白的浪费国家资财。高炉的水池两天建起来,指挥部办公室注意检查,计委将炉渣定个价钱,准备收购。

    产的铁不多,要靠外援。十月份洛阳专区拨给我们3000吨铁,这铁从陕县、灵宝、卢氏三个县给我们,但这三个县高炉很少,还不能完全正常投入生产,好铁较少,大部是烧结铁,因为烧铁含铁量较少,因此我们只运回来了几十吨。根据省委电话会议指示,烧结铁不进城,我们不要再运了。

    两个月来,条件起了变化,创造了有利条件。从建炉到技术、煤炭、矿石条件都是有利的,炼钢铁数字不多,但炼人不少,通过大办钢铁,带动了全面工作,大家都是以钢为纲组织了全面跃进。

    从十一月份来讲,我市办钢铁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创造了许多有利条件,转上正常生产的阶段,因而,我们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进一步组织生产高潮,十一月份使我们钢铁生产起到新的变化,我们有条件完全可能做到自力更生。我市有矿石、有煤、有耐火土,能生产耐火砖。我们的不利条件,缺人,劳力缺乏,新建城市基础差,制造机械设备还没有建立起厂子来。这也是暂时的,这些困难是可以被我们逐渐克服的,当前的问题,主要是鼓足干劲,发挥主观能动性,掀起技术革新高潮,加强协作,加强共产主义思想,提高共产主义觉悟,我们完全可以做到自力更生,是会办好我们的钢铁的,十一月份除设备外,我们要争取做到自力更生,但也要搞好协作,力争外援。

    十一月份任务,经市委研究,方针是“钢铁并重,大量炼钢”,坚决贯彻“小、土、群”的方针,但也不能放松洋炉的建设,争取洋炉及早投入生产。十 一月要担负一部分生产任务。

    总之,情况很好,不是很糟,十一月份比起九、十月份条件有利。

    二、十一月份任务定多少?搞多大?(略)

    三、讲几项措施

    (1)继续鼓足干劲,开展四好运动,即炼好铁,炼好钢,采好煤,采好矿。采好矿要采富矿,采好煤就是要采块煤,能炼焦的煤,民用煤也可以采,冬天烤火还是要烤的。

    要实现“四好”必须充分发动群众,在群众中开展鸣放辩论。再一个是加强技术革新,实现“四好”。

(2)要开展技术革新运动,首先要大力改进工具和操作方法,大胆进行创造和试验,打破迷信。我们在洛阳看的地下高炉只需要十七个工,是在一个工人由对耐火砖光烧流没办法中想出的办法。要大搞技术改革,增加产量,提高质量,节省劳力。

    要提高技术,提高效率,那就必须专业,组织专业队伍,实行专业化。采矿、采煤、运输、造土炸药、烧耐火砖等都要组织专业队,各战线培养技术人员要达到1万人。不是专业队,那就钻不深。省委提出“通过运动,要创造一套新型的中国式的冶炼技术。”这样就需要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推广先进技术,实现“多快好省”的方针。

    在培养技术力量方面,结合红专大学,各单位结合运动将红专学校办起来。为什么要强调这个,道理很简单。办钢铁今年要办,明年要办,超过美国还要办,先土后洋。

    (3)实行“五化”,生产基地化,群炉成组化,管理工厂化,队伍专业化,公社化。豫西区研究,豫西三个钢铁基地:新安渑池、洛阳、三门峡。我市要搞一座年产60万吨的钢铁联合企业,还要搞些小的基地。如会兴、家王庄、上村等都要搞成基地,逐渐由小到大、由土到洋的办法。建炉成组化,建成群炉编成组,有了群炉成组化,进一步就是管理工厂化,队伍专业化、公社化。五化很快要实现,根据五化,形成群炉的都能编成大大小小的钢铁企业。实现五化,组织要随着赶上,建立党的行政管理机构,组织正规生产。

    (8)放卫星:放卫星是推动生产的有效办法。十一月份准备放三次,铁是10、18、28号;钢12、20、30号。任务各单位研究后确定。不要因时间限制,主要看条件,条件成熟可以提前放,但要报办公室知道。当前需要抓紧调铁、调煤、分配煤、运矿石等工作。

    (9)加强领导,政治挂帅,领导出马,充分的进一步发动群众,要求各单位重新动员,结合整风,开展大鸣大放大辩论,鼓足更大的干劲,使十一月份钢铁生产有大的变化,赶上去,达到日产100吨上下,钢根据铁的情况要超过5千吨。

    (10)要进一步强调以钢为纲,带动全面工作,组织全面大跃进。所谓以钢为纲就是以钢铁为中心,带动全面工作大跃进。所以要求各业务部门都要放卫星,七十二行,行行出卫星。


 

崤函网     ICP备案号: 豫 ICP备 11016372号-1
主办单位:中共三门峡市委党史地方史志办公室
               中共三门峡市委党史研究室
               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地方史志办公室

 

地址:三门峡市崤山路中段26号
电话:0398-2827788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本站图片与文字不得转载,违者将承担相应责任。

Copyright 2007-2015  www.xhw.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