崤函网

     

 当前位置:崤函网>>走进崤函>>风光名胜>>浏览文章  


著名景点

作者:佚名 日期:2015年02月10日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 次 

(一)鸿庆寺石窟  位于义马市常村镇石佛村,共有6窟,现仅存4窟。

第一窟:平面长方形,有中心柱。西壁刻佛传故事,上部刻绘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一手支颐,神态安详;下部是两位妃子及宫女劝释迦牟尼不要出家的情景。南壁刻一佛坐莲花座上,两侧各有两菩萨。北壁中间刻浮雕降魔变图,10余个魔鬼,手持利器,向佛进逼。两侧各刻一龛,龛内有佛和弟子菩萨,龛外有兽。义马鸿庆寺一角东壁刻有高大的城楼,上下有菩提树和身着长衣的人群。中心柱上有佛、鹿及执伞侍者等形象。浮雕构图严谨,雕刻精致。第二窟:正壁刻荷花瓣形尖拱龛;左壁一龛刻3坐佛,已损坏;右壁室内刻1佛、2弟子、2菩萨。第三窟:正面刻释迦牟尼坐像,两侧为2弟子、2菩萨;右壁有3龛,中间大龛为交足弥勒,上有飞天。第四窟:窟顶刻莲花藻井并2飞天;正壁刻坐佛5尊;右壁尖拱龛内刻坐佛3尊,龛上刻5尊坐佛;左壁大龛已坏,其上尚有飞天。

根据文献记载和造像的雕刻风格,除第四窟为唐代作品外,其余3窟均为北魏时期作品。1963年鸿庆寺石窟被公布为河南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五、六窟尚待清理。
 

 

    (二)古秦赵会盟台  位于渑池县城西南1公里处,在渑水、羊河汇流的台地上。《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秦昭襄王时(公元前282~公元前280),秦国3次发兵攻赵,赵国失利而不屈服。秦为征服赵,又开始政治与外交上的攻势。公元前279年,秦昭襄王派人告诉赵惠文王,为使两国和好,双方可在渑池会盟。陪同赵王前往的是赵国上大夫蔺相如。秦王与赵王会饮时,胁迫赵王鼓瑟,并令史官记入秦史,使赵王感到无比难堪。这时,蔺相如正气凛然地强请秦王击缶,亦令赵国史官记入赵史。秦国官员不服,胁令赵国割15城给秦王祝寿,蔺相如也迫请秦国割都城咸阳给赵王祝寿。如此针锋相对,唇枪舌剑,直到宴会终了,秦王也未能捞到丝毫便宜,只得与赵王言归于好。为表示偃旗息鼓,停止战争,双方士兵捧土埋藏兵器以示友好,遂成会盟高台。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会盟台饱经沧桑,历代修葺不断。据《渑池县志》(1928年)记载: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知县王之都建亭于其上,祟祯末年毁于兵火;清嘉庆十三年(1808),知县甘扬声再以碑亭装饰新貌。1941年,国民党陆军军医监郭昌锦主持,卫立煌、章士钊等赞助再修会盟台。台呈梯形立体,四面各砌石阶,顶部竖一锥形碑塔,东面镌刻蒲城寇遐隶书“古秦赵会盟台”6个大字,其余3面镌刻的是章士钊的《唐多令·景蔺》词一首以及卫立煌、郭昌锦各自撰写的《重修秦赵会盟台记》和《重建会盟台记》。可惜这些建筑均遭破坏。

现存的会盟台是1985年渑池县人民政府在原存遗迹的基础上重新修建的。地平至亭顶高22米,其中台高14米。东西两面各砌台阶52级。台上亭高8米,系双层八角挑檐尖顶式仿古建筑。亭正中竖一四方碑碣,西面为“重修古秦赵台碑记”,东、南、北3面分别为中国著名书法家舒同、楚图南、肖劳的题词。会盟台的修建,使古台重放异彩,再现丰姿。“盟台夕照”是渑池古8景之首。


 

   
   (三)温塘摩崖造像
  位于陕县大营镇温塘村南山阴的石壁上,距三门峡市区15公里。现有造像36尊,龛6处。

第一龛高1.75米,顶呈火焰状,内雕有12菩萨的立像,有莲梗相连。佛高1.35米,头部有火焰状饰。菩萨高1.2米,足下皆踩有莲花台,雕像面部基本完整,龛外两侧凿有供养人像,并有唐雍州高陵县尉成克构、唐果州相如县令王希昶的题壁刻石。   

往西一龛为高2.25米的大龛,顶部形状同第一龛,内雕菩萨立像,造形优美,其头顶花冠正中雕有一座佛,龛内涂有赤、绿、青颜色,龛下石壁题有唐代宗大历九年(774)陕虢观察防御转运使皇甫温的题记。

下部东侧一龛右方是武则天周长安二年(702)承务郎陕州博士骑都尉徐义节撰文、郭元亨书的“温汤古寺铭并序”。

从造像风格和题铭文字看,此几处石窟开凿时间不一。1963年温塘摩崖造像被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安国寺  位于陕县西李村乡,距三门峡市区约64公里。1987年被定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院殿堂彩釉筒瓦,俗称琉璃寺。安国寺始建于隋,历代均有修葺。主体建筑群坐北向南,以火墙为界分前后两处院落。前院包括山门和前、中、后三重佛殿,另有经房、禅房、钟楼、东西莲池和石碑经幢等。后院有佛殿一重,石碣两块。还有寺院附属建筑多所。

前院山门为南面带有檐廊的单檐硬山式建筑。面阔3间,山门两侧各置一耳门。前殿为面阔3间的单檐式硬山结构,西侧有配殿3间,东侧有一座条石砌基、青砖筑起的正方形钟楼,楼顶四周有砖雕仿木斗拱。

中殿为面阔1间、进深3间的单檐硬山式建筑物,四面带有回廊,檐下施三踩单昂斗拱、龙凤大脊,正吻和脊兽大部尚存。中殿东侧用条石砌成的莲池尚为完整,西池已废。

后殿面阔3间,单檐硬山式结构,中殿和后殿两侧的经()房也都是单檐硬山结构。

前殿与山门之间有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和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石碑各一通,一为“重修安国寺记”;一为“重修钟楼碑记”。中殿与后殿之间有清乾隆元年(1736年)“重修安国寺金妆神像碑记”和“曹洞正宗”残碑各一通。

火墙(由石碣得名)高约4米,自东而西将整个寺院分为前后院。正中为门楼,内外沿及额头雕二龙戏珠等图案,火墙南面东侧为砖雕蟠龙图案,西侧为麒麟图案,门楣两侧为五瑞图。火墙上嵌有明隆庆四年(1570年)“重修瑞云山安国禅寺火墙记”和清乾隆元年(1736年)“重修安国寺火墙序”石碣各一块。

正殿在火墙北侧,面阔5间,单檐硬山式结构,檐下施三踩单昂斗拱,龙凤大脊。正吻和走兽等砖服装饰及廊檐下的木雕八仙人物图案等基本完整,雕花六抹格扇门基本完好,廊下承檐的4根小八角通体磨光青石柱是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重修改换的,高约3米,上雕刻楷书对联:

宝筏渡迷津原里犬河边牛愿相逢去;金绳开觉路井中蛇藤上鼠应早脱来。

昌水萦泅万顷流光映梵宇;瑞山缭绕四围爽气浮抵园。

 


 

(五)空相寺  原名定林寺(又称熊耳山寺),位于陕县西李村乡的熊耳山下,距三门峡市区约53公里。据清朝和民国的《陕州志》记载,佛教从东汉明帝永平年间(58年~75)传入陕州时,修建了空相寺,距今已1900多年,是与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同一时期的佛门圣地。

空相寺是禅宗初祖菩提达摩的葬地,它以达摩舍求法、开创佛教禅宗而闻名天下。

据史籍记载,达摩初祖在少林寺传法慧可之后,即到熊耳山下的定林寺传法5年,于梁武帝大同二年(536)十二月圆寂,终年150岁。众僧徒悲痛之极,如丧考妣,依佛礼将初祖大师葬于定林寺内,并修建了达摩灵塔和达摩殿。梁武帝萧衍亲自撰写了“南朝菩提达摩大师颂并序”的碑文,以示对达摩大师创立禅宗的纪念。后来东魏使臣宋云自西域取经返回途中,遇见达摩大师杖挑只履西归,立即报于皇帝,皇帝闻之令人挖开达摩墓葬,只见只履空棺,方知大师已脱化成佛,遂将定林寺更名为“空相寺”。

遗憾的是空相寺在清末民初连遭战火洗劫,毁坏严重。现存的主要遗迹有:达摩灵塔1座,石碑10块。其中最有意义的石碑有两块,一是南朝达摩碑,即南朝梁武帝所撰写的《菩提达摩大师颂并序》碑;二是达摩造像碑,此碑为东魏孝静帝元象元年(538)所立,碑的正中刻达摩大师站像,头罩祥光,宽袍大袖,单线条阴刻,形象逼真。碑右上侧刻四句偈语:“航海西来意,金陵语不契,少林面壁功,熊耳留只履”,精确概括了达摩大师的生平。

空相寺作为达摩初祖的葬地,在中国佛教界的地位和作用是无可替代的。近年来不断有印度、日本、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僧人前来朝拜,进香拜佛的群众也与日俱增,香火不绝。

 


 

 

六)雁翎关  位于陕县东南菜园乡与宫前乡交界处,距三门峡市区约28公里。雁翎关春秋时称南陵,北魏至唐又称西崤。据《水经注》记载,附近诸山有千崤、盘崤之称。崤、雁二字声同韵近,疑雁翎关本名崤陵关,因群众讹传,称其为雁翎关。雁翎关为分陕扼秦的咽喉,宽度约200余米,最窄处宽约30米。关口海拔851米。两侧悬崖峭壁峻拔陡峭,地势颇为雄险。

雁翎关口东南响屏山为两崤诸山之首。风和日丽之时登临峰顶,东望洛阳川朦胧如烟,西眺西岳华山依稀可见。洛河、黄河似玉带缠绕南北。落霞晚照,辉映崤山诸峰,如波涛汹涌,极为壮观。

(七)夏后皋墓  夏后皋墓位于陕县东南雁翎关关口北,三(三门峡)(洛宁)公路东侧的高阜之上,距三门峡市区约28公里。其墓呈圆丘形,高约1.5米,周长约30米。古树苍苍,草木茂盛,庄严肃穆。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载,“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即指此地。夏后皋是夏代帝王孔甲之子,公元前1785年登基,在位11年。相传暴君夏桀就是他的孙子。夏的活动范围多在豫西晋南一带,至皋时数迁都邑,统治基础已不稳固。当时部落间战争十分频繁,皋极有可能在转战途中死去葬此。1960年,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和中央考古所所长夏鼐曾来此考察夏文化。

(八)十八集团军(八路军)渑池兵站  渑池兵站位于渑池县城关镇东关小寨村。193811月,经十八集团军司令朱德签署文件,委派刘向三与国民党当局谈判后创办,为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公开机构。

兵站驻地分3处:一处是紧临310国道的小寨村,设有兵站办公室、仓库、战士和家属住处、兵站秘密会议室;第二处在县城东关现名海露大街93号的一所宅院里(刘少奇渑池旧居);第三处在县城东关现名海露北街24号宅院里(中共豫西特委扩大干部会议旧址)

    抗日战争时期,渑池兵站为太行山八路军总部、抗日前线运送了大批军需物资,护送了前往革命圣地延安、华北、华东、苏北等地的大批干部和进步学生,是通往全国各地的交通枢纽之一。1938年,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后,刘少奇(当时化名胡服)由延安经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到渑池,于1220在渑池兵站召开“中共豫西特委扩大干部会议”,传达贯彻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会后举办两期党训班,参加党训班学习的有80余人,刘少奇在党训班上首次对党内宣讲了其彪炳史册的政治名著《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193811月下旬,邓小平、杨尚昆等从延安到渑池兵站,并由此北渡黄河,奔赴太行前线。19391121,印度援华医疗队爱德华、巴苏华、柯棣华大夫等在渑池兵站停留两天,由兵站派人护送奔赴太行前线。朱德、彭德怀也曾亲自到兵站指导工作。

兵站从建立到结束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时期从193811月到19394月,负责人忽召麟(又名忽孟祥);第二时期从19395月到1941年春,兵站归属洛阳八路军办事处管理,站长李鹏,副站长李平。

1963620,渑池兵站旧址(包括刘少奇渑池旧居、中共豫西特委扩大干部会议旧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九)周总理视察大营纪念馆  坐落在陕县大营镇大营村中心,距三门峡市区20公里。纪念馆落成于1977年,主体建筑连同外宾接待室和综合展览馆,总面积为2 360平方米。馆内陈列有1958424日周恩来总理视察大营时的照片和有关实物,还有彭德怀、习仲勋及河南、山西、陕西三省党政负责人陪同周恩来总理视察时的照片。


 


 

 

(十)杨连弟桥  位于陕县观音堂镇和硖石乡之间,桥高48米,长172.5米,是陇海铁路线上最高的桥梁,也是陇海铁路贯通东西的关键工程。1921年由法国、英国、比利时三国工程师共同设计,用4年时间建成。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将桥炸毁,只剩下5个桥墩。1949年,为解放大西北,铁道兵奉命抢修,由于技术落后,只得靠人力在半空中作业,而且随时都可能粉身碎骨。当地农民说“八号顶,八号顶,失手掉成饼;八号端,八号端,上桥如上天。”铁道兵某支队战士杨连弟带头攀上40多米高的桥墩,为大桥修复争取了时间。为此,杨连弟荣获“登高英雄”称号。抗美援朝时,杨连弟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35月,在抢修清川江大桥时光荣牺牲。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杨连弟追记特等功,授予一级英雄称号,命名其所在连队为“杨连弟连”。杨连弟同时还荣获“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英雄”称号,获金星奖章及一级国旗勋章。中国铁道部将八号桥命名为“杨连弟桥”,并在该桥西北侧建立了杨连弟纪念碑。碑高14.5米,碑身上窄下宽,正面为梯形,碑面上铭刻“杨连弟烈士纪念碑”红色大字。碑面朝着铁道,以便过往旅客瞻仰。


 

崤函网     ICP备案号: 豫 ICP备 11016372号-1
主办单位:中共三门峡市委党史地方史志办公室
               中共三门峡市委党史研究室
               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地方史志办公室

 

地址:三门峡市崤山路中段26号
电话:0398-2827788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本站图片与文字不得转载,违者将承担相应责任。

Copyright 2007-2015  www.xhw.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