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门峡大坝景区 三门峡大坝距市区14.7公里,由主坝、副坝、隧道和坝后发电站组成,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黄河上兴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1957年4月13日开工兴建,1960年9月大坝建成蓄水。主坝为砼重力坝,坝长713.2米,最大坝高106米;副坝为钢筋砼心墙土坝,长144米,最大坝高24米。主、副坝总长为857.2米。电站厂房为坝后式,全长223.88米,宽26.2米,可安装8台发电机组。2000年底7台机组,发电量41万千瓦,为低水头径流发电。三门峡大坝工程之大,气魄之雄,当时在全国首屈一指,也为世界瞩目。以后,工程又进行改建,库区淤积大为减轻,进出库泥沙基本平衡,实现了防洪、防凌、灌溉和发电、供水等综合效益,并可控制黄河流域面积的91.5%。仅发电一项,至1986年已全部收回国家对这项工程的投资。三门峡大坝的兴建,始终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周恩来总理曾3次亲临工地现场,主持会议、研究工程建设问题。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董必武、彭真、彭德怀、李富春、陈毅、李先念、聂荣臻、邓颖超、罗荣桓、陶铸、郭沫若、习仲勋、万里、李鹏、胡启立等领导也曾来此视察,对工程建设和发展极为关怀。董必武视察后,欣然命笔,成诗《观三门峡枢纽工程》四章,并为建设者写下了“功迈大禹”的题词。郭沫若视察后写诗八章。1999年6月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国家主席江泽民,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三门峡大坝视察防洪工作。
1.中流砥柱 位于三门峡大坝下方的激流之中,黄河上的艄公又叫它“朝我来”。冬天水浅的时候,它露出水面两丈多;洪水季节,它只露出一个尖顶,看上去好像马上就被洪水吞没,惊险万分。中流砥柱恰似峡谷中的航标,船只驶过三门以后,就要朝砥柱直冲过去,眼看船就要与砥柱相撞时,砥柱前面波涛的回水正好把船推向旁边安全的航道,避开了明岛暗礁,顺利驶出峡谷。千百年来,无论狂风暴雨的侵袭,还是惊涛骇浪的冲刷,中流砥柱一直巍然屹立于黄河之中,如怒狮雄踞,刚强无畏,被喻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中流砥柱”图案被确定为三门峡市的旅游标志。
2.张公岛和炼丹炉 张公岛在三门峡大坝下游靠近左岸的人门河口处。相传古代有个姓张的艄公,目睹三门峡水道险恶,浪激波涌,经常发生船翻人溺的惨祸,就在该岛上结庐为庵,义务为来往船只导航。人们为了纪念这位老人,就将该岛起名叫张公岛。在张公岛上,有一个形状像香炉的岩石,岩石上还有一个凹下去的圆坑,很像是盛放铁锅的灶口,这就是流传很久的仙人炼丹时用的“炼丹炉”。据说炼丹的仙人是老子。相传春秋战国时,三门峡附近两岸的田庄、农舍都被大水淹没了,百姓只得离乡逃生。一天老子骑着青牛踏水而来,看到百姓的苦情,决定在此修一座桥,使大家过河逃生。造桥必须用仙法,炼好仙丹才能行法。于是,老子便在沿岸寻找炼仙丹的地方,最后选定这块坚硬的岩石。由此引出了“老子炼丹”、“老子造桥”、 “老君削石”、“神火炼山”等故事。至今这里还流传着“正月二十三,老君炼仙丹,家家贴金牛,四季保平安”的民谣。
3.黄河古栈道 黄河古栈道位于三门峡大坝下游北岸紧靠黄河的陡壁悬崖上,共有两条。一条离河面较高,一条离河面较低,都是紧挨着石壁的冲击处开凿的。中国唐代以前多建都关中,为保证首都长安及西北戍军的粮草供应,每年都要经黄河向关中送去大量的粮食,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黄河漕运。但作为黄河漕运必经之路的三门峡,水势险恶,来往船只十之有八要被河水吞没。从西汉开始,每年枯水季节,都要征调大批人力物力对这一段黄河进行疏通,并修凿栈道。所谓栈道,就是在黄河两岸的峭壁悬崖上凿出一条狭窄的石路,路断处凿上一排深深的四方洞,塞上木桩搭成栈道,供船夫们在上面拉纤上溯。今天登上古栈道,还会发现开凿在栈道壁上的一个挨一个的四方洞和牛鼻形穿孔。这些四方洞,散布在整个栈道的石壁上,大约有八九百个。古时石洞上钉进木桩,人们借以向石壁攀登。“牛鼻”是系上绳索让纤夫攀援,遇到风浪,还可就近把船拴住。栈道的开凿时间已无法考究,现存最早的石刻是东汉桓帝和平元年(50年)。但这方石刻是刻在重修后的栈道上的,可见栈道的开凿时间还要更早一些。栈道上还有魏、隋、唐、宋、明、清的石刻。黄河古栈道不仅是古代黄河纤夫艰苦生活的真实写照,而且是研究中国东西交通史和黄河漕运史的珍贵文物遗址。
(二)陕州风景区 陕州风景区位于三门峡市区西部的黄河岸边,是在古陕州城遗址上建设起来的河南省最大的城市园林,面积1.5平方公里。整个景区呈东北高、西南低地形,海拔在320米至345米之间,景区四周尚存古代城墙残垣,自然形成景区边界。1957年国家为治理黄河,开始建设三门峡大坝,由于陕州城地处原高坝深库设计的淹没区,居民全部搬迁,使这里变成一片空地。1959年冬,三门峡水库第一次蓄水,数百里黄河大川一片汪洋,黄河三门峡湖从此诞生。蓄水期间(每年11月水库关闸蓄水至翌年6月开闸放水清库),形成季节性人工湖。一片浩瀚的水面,碧波万顷,映着山光云彩,景色宜人。后开辟为风景区,古陕州城的轮廓依稀可辨,景区内的宝轮寺塔、石牌坊、甘棠苑、钟鼓楼等古迹得到了保护和修复。2000年,古陕州城遗址被定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宝轮寺塔 原为陕州城内宝轮寺的寺塔。始为唐僧道秀所建,金大定十七年(1177年)僧人智秀重建,距今已有800余年。寺已早毁,唯塔独存。此塔塔门南面,平面作正方形,为13级迭涩密檐式砖塔,高26.5米,围21.6米,用青灰条砖一顺一丁垒砌而成。塔底有台基和台座。塔的正面刻有“三圣舍利宝塔”塔铭,塔身自下而上逐层收敛,每层高度均匀递减,外轮廓呈抛物线型,用菱角牙子砖和迭涩砖层砌出塔檐,秀丽俊俏。每层塔身分别辟有半圆形拱券门、佛龛、窗洞,翼角下有风铎(铁铃),风吹铃动,叮当作响。塔内有塔心室和梯道,可以登临远眺,观赏“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壮景。
该塔外形作唐塔,内部结构承袭宋塔的建塔方法,融合了唐宋密格式塔和楼阁式塔的艺术特点和结构方法,是比较特殊的塔形。宝轮寺塔风格典雅,结构坚实,虽然历经16次地震,其中4次属破坏性地震,塔身仍基本完好。游人立于塔四周数丈,叩石、击掌,会听到“呱呱呱”的类似蛤蟆的叫声。叩石或击掌越响、越快,这种蛤蟆叫的声音也越逼真、越响亮,俗称“蛤蟆塔”。据民间传说,塔内原有一对金蛤蟆,所以声音洪亮。后来,喇嘛僧将雄金蛤蟆盗走,只剩下一个雌蛤蟆,响声不如从前洪亮了。其实,蛙鸣之声出自回声原理。宝轮寺塔同北京天坛回音壁、山西普救寺的莺莺塔、四川潼南县大佛寺的石琴,同列为中国古代四大回音建筑。但它比回音壁早353年,比莺莺塔早387年,比石琴早250年,在四大回音建筑中历史最为悠久。1963年被定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甘棠苑、钟鼓楼 位于陕州风景区内原陕州故城北大街,占地1.2万平方米,是一处在原遗址中重建的、集人文景观与园林艺术为一体的旅游景点。由三门峡市政协委员、市工商联副会长、三门峡召威公司总经理吴启民先生投资建设。
甘棠苑,也称召公祠。召公姓姬名奭,西周初期的著名政治家,三公之一。西周初期,武王去世,年幼的成王即位,由周成王的两个叔叔周公、召公分陕而治,辅佐朝政,“周公营洛,召公主陕”。据史书记载,召公下乡视察时,就在田间地头处理民间事务,地方官吏要群众腾出房屋让其休息,烧茶备饭招待他,召公说:“不劳(我)一身,而劳百姓,不是仁政。”召公就近坐在山野的棠梨树下休息,摘吃棠梨果子解渴,并高兴地称赞: “这甘棠树真好,浓阴郁葱,果实甜酸适口,百姓劳作累了,正可休息解渴,要好好保护这树,不要乱砍滥伐当柴烧了。”召公主陕,体恤民情,广施仁政,深得民众爱戴,百姓作诗以咏之,并集资修建召公祠,院内栽种种甘棠树,以示对召公的纪念,故陕县也称甘棠旧治。《诗经》中《召南·甘棠》诗曰:“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蔽芾甘棠,勿翦勿败,召伯所憩。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说。”历代诗人也动情赋诗赞颂,韩雄诗曰:“春桥杨柳应齐叶,古县甘棠也作花。”
鼓楼,位于陕州故城内北大街,又称谯楼,始建于唐代,历代皆有修葺,系古代进行瞭望、报时、报警的专用建筑。鼓楼原建筑为2层砖木结构。建筑形式为单檐歇山,面阔5间,进深2间,屋顶正脊有2个鸱吻,4个瑞兽,正脊中间有1个类似塔刹的宝瓶。鼓楼墙壁采用青砖垒砌,楼台高大雄伟,跨街而建,气势恢宏。鼓楼大拱洞南口上方嵌有一块石刻横额,上书“陕州直隶州”。拱洞两旁有一幅对联:“四面环山三面水,一城烟树半城田”,具体而生动地描绘了陕州城优美的自然环境。拱洞北门口左右原立有两铁人,为元代所铸,系镇河之用。鼓楼大拱洞内两侧有19根木柱顶着大横木梁,据说代表河陕汝道19个属县,分别为河南府的新、渑、宜、永、嵩、洛、偃、巩、孟、 登10县,陕州的陕、灵、阌、卢4县,汝州的汝、鲁、宝、郏、伊5县。
原鼓楼于1976年被毁。现在的楼是根据原楼遗迹进行重修的仿古建筑,高19米,宽37米,南北长17.5米,依照群众多年的习惯称呼而定名为钟鼓楼。该楼由东南大学建筑系、三门峡湖滨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陕西省咸阳市古建筑艺术公司承建,1999年6月13日开工,2000年3月28日落成。钟鼓楼的正面是书法家启功亲笔题写的“钟鼓楼”和范曾题写的“云浮千秋”;背面是范曾题写的“江山万古”,两边是由著名作家贾平凹书写的楹联:“世长势短莫以势欺世,人多仁少须以仁择人”。
重建的甘棠苑与钟鼓楼巧妙地连为一体,秉承古祠遗风,亭台楼阁、幽径曲水、怪石修竹、浮雕名匾错落有致,美不胜收。当代书画大师启功、范曾、钟明善、爱新觉罗·溥佐、茹桂等名家的丹青墨宝均是点睛之作,更为甘棠苑、钟鼓楼锦上添花、熠烟增辉。
3.太阳渡 太阳渡位于陕州风景区内,是连接晋豫的古渡之一。对岸为山西省平陆县的夏阳。自1986年开辟黄河游以后,太阳渡历经多次修建,面貌焕然一新,拾阶而上的水泥码头可停泊大、中型游船。现在太阳渡已成为“黄河游”的重要码头之一,游人可在此登船游览黄河。
4.三门峡市博物馆 位于宝轮寺塔北侧,是在日本友人石川一郎先生捐资200万元的基础上,于1989年11月建成的一座综合性博物馆。占地面积4.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 200平方米,馆中有园,园中有馆,古朴庄重,秀丽典雅。该馆主要收藏三门峡地区出土的历史文物和自然资源标本,向人们展示三门峡自古至今灿烂的文化遗产和丰富的资源。同时还举办不同类型的展览活动,反映三门峡市的建设成就、豫西地区古朴淳厚的民风民俗以及从大禹治水到现代治理黄河、开发黄河、利用黄河的历史概貌。
(三)黄河白天鹅观赏区 位于三门峡水库南岸,属于黄河三门峡库区湿地保护区的一部分,系黄河上最大的白天鹅栖息地。三门峡库区湿地保护区东起三门峡大坝,西至豫陕交界处,南临三灵盆地,北倚山西省中条山,总面积300平方公里。东西跨度大,滩涂及水域饵料丰富,是候鸟迁徙停歇和越冬的天然场所。保护区内共有鸟类64种,分属为12目16科,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白天鹅。每年11月上旬到翌年3月上旬,数以万计的白天鹅在这里栖息越冬、觅食嬉戏,它们体态优雅,洁白如银,年年如约而至,成群翩翩,少则数十只,多则数百只,使冬日萧瑟的黄河顿显生机,成为黄河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吸引游人前往观看。三门峡由此成为极为难得的白天鹅观赏胜地,被誉为“天鹅之城”。
(四)虢国博物馆 位于三门峡市区北郊上村岭,是在取得惊世发现的西周虢国贵族墓葬的中心区域建设起来的一座综合性、全面展示虢国文化的遗址博物馆。1997年开始筹建,一期工程建筑面积6 000平方米,于2000年建成并向游人开放。博物馆由虢国春秋、虢国出土文物、梁姬墓出土文物、虢国车马坑等几个专题展馆组成。
虢国车马坑陈列馆 位于三门峡市区春秋路北侧,是在西周虢国太子墓陪葬车马坑遗址上建立起来的一座专题博物馆。该馆始建于1984年,占地面积1 200平方米,属仿古歇山式建筑。馆内有三个基本陈列,即虢国简史、三门峡历代碑碣石刻艺术、虢国车马坑和复制的古战车。
虢国车马坑是全国目前发现的东西周相交时期保存较为完整的一处,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1963年被定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庙底沟文化遗址 距三门峡市区4公里,是一处原始氏族公社的村落遗址,总面积约24万平方米,1963年被定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56年至1957年,为配合三门峡大坝的建设,考古人员在此进行了大规模的发掘,出土文物极其丰富,属于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
庙底沟文化与仰韶文化遗址由于时代、地域或部族的不同,有其独特的内容,因首先在庙底沟发现,所以称庙底沟类型文化。“碳化”测定为公元前3910年,上下浮动125年。
(六)仰韶村文化遗址 位于渑池县城北9公里处的仰韶村。1921年10月,受聘于中国政府农商部任顾问的瑞典学者安特生和中国考古学家袁复礼一起进行了首次发掘。根据出土文物,确认是中国远古文化的遗存。按照考古学惯例,把首先发现地作为该文化类型的名称,故名“仰韶文化”。
仰韶村文化遗址,坐落在仰韶村南边的缓坡台地上,北依韶山,东、西、南三面环水,东北到西南长900余米,西北到东南宽300余米,总面积约30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度2米至4米。仰韶文化遗址从发现至今70余年间,共经过3次有计划的发掘。其主要出土器物有石器、骨器、陶器、蚌器。特别引人注目的是陶器上精美的装饰图案,其纹饰有宽带纹、网纹、花瓣纹、鱼纹、弦纹和几何图形纹等。这些纹饰,充分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对生活美的追求。精美的彩陶是仰韶文化独具的特征。
仰韶文化以农耕为主,属于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的社会阶段。它以黄河中游为中心,南达湖北,北抵内蒙,是黄河流域非常强大的一种远古文化。仰韶文化的发现,宣布了“中国无石器时代文化”论调的彻底破产,因而仰韶村文化遗址被中外考古界誉为“文化圣地”。1961年3月4日,仰韶村文化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七)韶山风景区 位于渑池县城北20公里处,主峰海拔1 492.9米,因山腰每每云雾缭绕,升腾而起,如云生其处,故又名“云门山”。韶山层峦叠嶂,林壑幽美。大小山峰35个连成一体。除主峰外,另以王朵山、关山、麦尽山最为出名。北麓10多公里处是悬崖绝壁,屏障天成,仅有3处可以勉强攀登。西北有条泥鳅背似的长山脊,云雾袅袅,飘然来去,人行走其间如穿云过雾。从山顶极目远望,苍山翠碧,奇石满目,长啸一声,山响谷应,余音缭绕。近看韶山,四季野花,相映成趣。春末,刺槐花盛开,山体如披银装;夏季,阔叶林交枝接柯,郁郁葱葱;秋末,山坡色红似染;冬季,成片松林,斑驳点缀,给韶山增添了生机。主峰南侧有一座云门寺,始建于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年),大顶彩瓦,建筑奇巧,雕梁画栋,光彩夺目。经历代兵火战乱,原貌已变。寺西有清泉一眼,不溢不流,不竭不涸,可供游人饮用。韶山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有红果、黄柿、紫葡萄、山核桃和野猪、山鹿、獐子、獾、狼等。药材有200多种,号称“半个药柜”,传说神农尝百草曾来此地。
(八)甘山国家森林公园 位于崤山北麓陕县南部的窑店林场,距三门峡市区30公里。总面积为4 336公顷,林区海拔高度在1 020米至1 884.64米之间。这里山峰奇秀,清流潺潺,公园内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植物种类多达1 500多种,动物130余种,林木植被覆盖率达95%以上。茂密的灌木使甘山成为极佳的红叶观赏地。深秋时节,红叶满山,层林尽染,令游人心旌摇曳,流连忘返。尤其是园内发现的全国罕见的蝴蝶谷,每年6月至9月,谷内百余种蝴蝶上下飞舞,蝶群绵延数公里,蔚为壮观。现已发现的蝶类有118种,其中凤蝶、二尾蛱蝶、白斑蝶、金灰蝶、艳灰蝶等色彩斑斓,美艳动人。自然风景具有奇、秀、艳、幽、静特色,春夏秋冬景色各异,别具一格,风景十分秀丽。此外甘山国家森林公园还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如铁瓦庙、祖师庙、钟楼、马武寨、崔公洞等。
(九)温泉保健度假区 位于陕县温塘村西,距三门峡市区15公里,东对王莽寨,西对刘秀峰,南通光武洞,北临陇海铁路和310国道,交通便利,风景优美。据有关部门测定,温泉位于汾渭热矿水带弧形转折处和山西裂谷边缘基地,构造复杂,是一个具有优越隔热条件的径流区。温塘矿泉水水质极佳,清澈透明,无菌,无污染,口味甘甜,清新爽口。分布范围达4.1平方公里(不含低温矿泉水),日可开采水量达6 000吨,水温高达61℃至65℃,属高温泉。水中含有偏硅酸、锂、碘、钙、镁、铁、铀、锌、钾、锶、钼等34种有益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和其他成份。常饮用此水,对胃病、心血管病、糖尿病等有明显的理疗保健作用,同时可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有延年益寿之功效。经国家有关部门鉴定,确定为含偏硅酸和锶的重碳酸硫酸钙钠型优质矿泉水,水质可与世界著名的法国维希温泉相媲美,同时又以自己的特点,优于国内其他矿泉水。2000年底,这里建有6座疗养院,4个饮料厂,1个地热利用研究所。
(十)函谷关古文化旅游区 位于灵宝市函谷关镇,距灵宝市区15公里,是一个融道教文化、古代战争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主要景点有:函谷关关楼、太初宫、三清殿、三皇殿、函谷碑林、鸡鸣台、瞻紫楼、古箭库、函谷古道等。
函谷关地处“长安古道”,紧靠黄河岸边,因关在峡谷之中,深险如函而得名,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是中国建置最早的的雄关要塞之一,始建于春秋。“双峰高耸大河边,自古函谷一战场”,许多著名战争和诸如“紫气东来”、“老子过关”、“鸡鸣狗盗”等成语典故均发生于此。新近重修的函谷关关楼为仿汉建筑,颇具观赏价值。1999年6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国家主席江泽民亲临视察并欣然题词,更使这座名关成为世人关注的热点。
太初宫位于函谷关南侧,相传老子西入函谷关时,关令尹喜行以师礼,恳请老子客居著书。老子感其诚,在此写下了蕴涵丰富、博大精深的道家名著《道德经》。为纪念此事,后人便在老子著书处修筑了太初宫。每年农历二月十五老子诞辰之日,这里都要举行盛大的民间纪念活动。2000年函谷关被定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一)亚武山风景名胜区 位于灵宝市豫灵镇南25公里的小秦岭山脉之中,东据崤函,西临潼关,背靠秦岭,俯视黄河,主峰海拔2 156.9米,总面积100平方公里,是河南省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风景名胜区。相传真武大帝在此出家,后转至湖北武当山得道,这里便称作亚武山。亚武山有5峰,北中南3峰连成一线,东西两峰分居两侧,呈凤凰展翅之势。自然景观雄、险、奇、秀。自甘泉峪入山,犹如走进幽深的天然画廊,清泉潺潺,奇峰竞秀,巨石峥嵘,主要有迎宾石、同心石、豆腐峰、鸡鸣峰、四郎寨、石女峰、五色石、仙人盆、仙人床、老鹰石、蘑菇石、苍龙戏水、石上松、风洞、金蟾拜观音、青龙潭、黑龙潭、朽木桥、上天梯、鹞子翻身、玉锁关、倚天门等。景区瀑布倒悬,喷雪撒玉;清泉碧流,游鱼可数;松柏奇秀,绿荫蔽天;野花竞艳,百鸟争鸣。登上倚天门,亚武山5峰映入眼帘。东峰似玉柱擎立,直插云天;西峰奇秀,似斧劈而成;北峰巍峨雄峻,气势磅礴;南峰高耸,如临九霄之上;站在中峰极顶,伸手可触苍穹,袖拂星月;俯视云海如涛,浪吞群山;东眺海天旭日,光芒万丈;南望秦峰浪涌,重峦叠嶂;西顾华山,遥遥相对;极目北方,黄河如带,青山隐隐。亚武山人文景观的建设始于唐代,以后不断修葺扩建,现共有宫、观、庙、阁、塔等古建筑30余处。民间传说,真武大帝在武当山修成正果以后,因怀恋亚武山的风光景色,每年6月都要回亚武山避暑。因此每逢6月,亚武山都要举行盛大的庙会。远近3省群众蜂拥而至,善男信女多达数万人,以迎真武大帝。
(十二)女郎山风景区 女郎山又叫“娘娘山”,位于灵宝市区西南11公里处,海拔1556.2米,属小秦岭山脉。相传民间有二姐妹逃婚上山,羽化成仙,呼风唤雨,普降甘霖,五谷丰登。百姓感恩,就在峰顶修建了“娘娘庙”。因山距灵宝市区较近,近年来游人渐多,遂成为一新的旅游景点。女郎山风景区总面积28平方公里,风景优美,人文景观丰富。山上林木葱笼,山里藏金埋银。有黄天墓、娘娘庙、马跑泉、砥石峪、苍龙岭、石撞飞瀑六大景区;有石瀑、五子石、望乡崖、金井、坐佛、十八盘、人云阁等34个景点,神奇而迷人。
(十三)铸鼎原 位于灵宝市阳平镇荆山,古称黄帝陵,相传是华夏始祖黄帝升天之地。现在的黄帝陵建筑群是由阳平镇政府于1992年投资修复的大型仿古建筑。
黄帝陵坐北朝南,南端陵前广场上左右分立着数米高的黄帝记功柱,柱上刻画着黄帝的功德业绩,有黄帝采铜铸鼎和造指南车等。拾级而上进入门阙,来到宽阔而肃穆的陵园中。在园中迎面立着3尊高大的铜鼎,复原黄帝铸天、地、人3鼎的传说,象征天神、地神和祖宗,鼎上铸有原始刻画符号,还铸有寓意人之源的飞禽走兽以及人们载歌载舞祭祀活动。两边天、地鼎高4.5米,重2吨,中间人鼎高4.55米,重2.1吨,是全国最大与最重鼎的杰作。大鼎北是献殿,又称始祖殿,供奉着高2.9米的黄帝塑像,寓意黄帝农历二月初九出生。每年此日,当地和邻近省区炎黄子孙都来顶礼膜拜,参加祭祀。献殿之后即奎星楼旧址,又叫御龙阁,说的是黄帝在此骑龙升天。再向北是六兽广场,左侧熊、罴、貔,右列貅、豸区、虎,相传这些猛兽帮助黄帝战胜蚩尤。黄帝陵即黄帝衣冠冢坐落在陵区最北端,成锥形,高6米,周长42.5米。据《纲鉴易知录·五帝记》记载:“帝采首山之铜,铸三鼎于荆山之阳。鼎成,崩焉;其臣左彻取衣,冠,杖而庙祀之。”荆山黄帝陵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朝觐、祭拜先祖的圣地之一。2000年被定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四)窄口水库风景区 窄口水库地处灵宝市区西南部20公里处的峡谷之中。水库水面蜿蜒曲折,长10余公里,加之两岸山色映衬,山青水秀,环境幽雅,气候宜人,可谓观光旅游的好去处。自20世纪90年代,水库管理局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不断加强各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投资20余万元,整理装修了古色古香的临湖轩客房16间和别具一格的窑洞12孔,硬化景区道路3.8公里,于2000年正式举行了“金秋游”首游仪式。仅国庆节7天假日,先后有4 000余人前往游玩,成为具有观光、垂钓、度假、水上游览和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等多种功能的旅游景区。
(十五)鼎湖湾风景区 位于灵宝市西阎乡阌东村北600米处,北濒黄河,东西长约3 600米,南北宽约1800米,总面积约6.5平方公里。此处原为大面积荷塘,1980年前后,因三门峡大坝拦洪致使大面积荷塘被毁。在此后的10多年间,地下泉涌,土肥水丰,草木丛生,芦花疯长,蛙鸣鱼跃,鸟语花香,形成了鱼网环绕,苇路纵横,荷花婷婷,蒹葭苍苍的梦中绿园。鼎湖湾风景区的开发始于2000年6月,现已具备水、电、路三通和游乐基础设施。
(十六)玉皇尖森林公园 位于卢氏县狮子坪乡境内的淇河林场,距卢氏县城70公里。公园包括长岭根、大块地、扁担沟、骑马沟4个景区。其主峰玉皇尖海拔2 057.9米。临顶极目,40余平方公里林海尽收眼底,给人以云雾脚下风,一览众山小的仙境感觉;大块地挺拔的日本落叶松是河南省唯一的高大型森林景观,身临其中可以领略茫茫林海的苍劲古朴;明朗河流水潺潺,清澈见底,锦鳞游泳,虾蟹相戏。公园内维管束植物1 800余种,木本植物400余种,药用植物1 225种,各种动物400余种。其中保护植物有连香树、水曲柳、桦栎树、天麻、灵芝等;稀有动物有金钱豹、麝、青羊、草鹿、红腹锦鸡、大鲵(娃娃鱼)等。主要景点有:闯王点将台、石船、闯王试刀石、玉皇庙、黄龙潭、白龙潭、龙井等数十处。
(十七)九龙洞风景区 位于卢氏县双槐树乡石门水库上游东岸数十米处的青峰山脚下。九龙洞为一天然石洞,洞口长约5米,宽约3米,高2米,称为“献殿”,前行则稍低,行人须躬身而行,数米后渐高敞,地面有积水,数十米处有一深潭,大股泉水自石洞下部流出洞外。绕潭上石阶,有一平台,其上有8层,人称“九棚楼”。洞极幽深,人莫能穷其源。洞内多异石,或蹲踞,或悬挂,形态各异。洞口有奇树,年年开花迥异,经专家鉴定,系珂楠树,多生于南方,北方未见。泉水自洞下涌出,浪花飞溅,流量稳定,常年不涸,极为清澈甘冽,经化验系优质矿泉水。九龙洞与附近的仙家洞、老君洞等共同组成极具特色的山、水、洞景区。
(十八)熊耳山风景区 熊耳山主峰位于卢氏县横涧乡境,距县城30公里,为长江、黄河两大流域之分界岭。古为道教名山,主峰熊耳岭海拔1569米,《水经注》载:“双峰竟秀,望若熊耳”,故名。《尚书·禹贡》、《史记·夏本纪》均载:“夏禹治水,导雒(洛)至熊耳”。景区内有龙王潭、头天门、二天门、三天门、祖师奶奶庙、祖师爷爷庙、独木桥、通天洞、风洞、梳妆台等景点,山上悬崖峭壁,山峰矗立,沟壑纵横,灌木苍翠。旧有多处庙宇,“风洞”内溜冰至炎夏不融,入五月峰顶积雪犹存,为县内“古八景”之首,素有“熊耳不墨千秋画,白云积雪映仙境”之称。站在山顶可环视周围奇峰,众山拱卫,群峰来朝之状,历历在目。云雾缭绕,朦胧俊秀;山涧小溪四季长流,春夏秋季百花盛开,有野兔、山鸡、草鹿等野生动物出没,山葡萄、猕猴桃、板栗、五味子等野果满山遍野,是人们休闲观光和科考旅游的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