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志坚,1910年生于湖北省天门县乾驿镇。从小勤学好问,喜作小说,并写有“长湖满春风,百鸟作歌声”等讴歌大自然的诗句。
1938年,曹志坚进入陶铸主办的汤池“青训班”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中共天门区委书记、天门县委书记,在天门一带坚持进行抗日救亡宣传,积极组建抗日武装力量。1942年,针对靠“清乡剿共”起家的地方恶霸严秉权勾结日、伪、顽,残酷压榨和剥削天门人民,以曹志坚为首的县委、县政府发动和组织农民群众,开展了一场抢割青肥的柴山斗争。在抗日民主政府的支持下,柴山斗争以农民胜利而告终。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进犯以鄂北为中心的中原解放区。1946年夏,中原军区部队根据上级指示组织突围,曹志坚作为干部团成员随突围部队于7月进入卢氏县,先后任豫鄂陕解放区卢灵洛县政府副县长、卢嵩县政府县长,活动于卢氏、灵宝、嵩县、洛宁等地。
1946年冬,曹志坚到卢氏五里川王坪一带发动群众、筹粮筹款,动员青年报名参军,途中和国民党军队遭遇。由于敌众我寡,曹志坚受伤被俘。当敌人查明他是卢嵩县县长后,倍施酷刑,并抬他到南阳,向“七县联防剿共指挥部”请赏。途中,曹志坚破口大骂,揭露反动派的种种罪行,后被送往郑州监狱。在狱中,多次组织狱友越狱未成,并向狱友进行革命气节教育,告诫他们要坚持斗争。敌人对他软硬兼施,用尽酷刑,他毫无惧色,大义凛然地宣称“共产党员是铁打的,要打要杀由你,但绝不会出卖革命。”
1947年底,当解放大军逼近郑州之际,曹志坚被以“不服狱规,公开宣传马列主义,产生不良影响”为由,惨遭杀害。就义前,曹志坚成诗一首托人赠妻。诗曰:“蜀道险绝路难通,从来豪士不善终,一生离合浑似梦,廿年奔波不为空。已无寸绩酬初志,剩有孤魂向萧风,含笑劝君心莫苦,几世修来嫁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