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8月,陈谢大军挺进豫西时,由太岳区党委组建了一支干部工作队,随军进入陕州地区,开辟地方工作。1947年9月,豫陕鄂一地委、一专署成立,管辖陕县、灵宝、卢氏、阌乡等县。机关先后驻卢氏、栾川等地。从1948年6月开始,豫陕鄂一地委先后改名为陕南一地委、豫西七地委和豫西三地委。1949年1月中旬,豫西七地委书记唐方雷在地委会议上传达上级通知,确定各地区党政军机构一律以地区驻地命名,不再按数字顺序编排命名。1949年3月,中共河南省委正式通知,成立陕州地委,将洛阳专区管辖的渑池县、洛宁县划归陕州专区管辖,并抽调400名干部加强陕州专区工作。辖区包括卢氏、阌乡、灵宝、陕县、洛宁、渑池、栾川等7县。陕州地委成立初期,唐方雷任地委书记,1949年4月李陶庭接任书记,地委委员有赵群一、蔡迈轮、刘绍南、郭庆祥、杨辉图、殷义盛。陕州地委下设组织部、宣传部、社会部。8月,《陕州群众报》报社成立。10月,成立陕州地委办公室、工人工作委员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妇女工作委员会。1950年3月,成立纪律检查委员会。
陕州专署专员为刘绍南,副专员李绍文,下设秘书室、财粮科、公安局、支前科、交通科、司法科、工商科、税务局、实业科、教育科、民政科、中州农民银行陕州支行共12个直属机构。1949年10月后又增设建设科、人事科、卫生科、编制委员会、供销合作社、司法科、机要科,1951年成立法院和检察署。
陕州地委成立后,领导全区开展整党整军运动,发动群众支前,进行土地改革和剿匪斗争,使刚建立的各级人民政权逐步得到巩固和健全。1949年4月4日至10日,陕州地委连续召开会议,讨论决定地委、专署、分区领导机关出山进城,走出卢氏、栾川山区,进驻陕县观音堂镇,把工作重点放在陇海线上。5月20日,陕县解放。5月23日,地县领导机关在陕县观音堂镇举行万余人的庆祝胜利大会。5月25日,陕州地委、专署、军分区机关与陕县党政机关进驻陕州城。在进城后的几个月里,开展政策宣传、户口登记、清查匪特、平抑物价、稳定金融、恢复生产等工作,恢复陕州与平陆之间的太阳渡口通行,缓解各行业劳资关系,得到了人民群众的一定信任。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10月1日,开国大典举行。10月2日,三门峡各县军民分别集会游行,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10月23日,陕州地委、专署在陕州城人民会场召开万人庆祝大会。地委书记李陶庭、专员刘绍南分别在庆祝大会上讲话,表示坚决执行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一切政令,加强团结,清匪反霸,努力生产,支援前线,以实际行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陕州地委和专署的建立和开展工作,标志着人民政权在三门峡正式开始执政。人民群众热烈欢迎新政权的诞生,并对新生的人民政权充满期待。

1950年4月16出席河南省第一届各界代表大会的陕州代表团全体人员

1950年12月,陕州专区首届妇女代表大会召开

1950年12月,陕州专区首届农民代表大会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