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人民解放战争形势发生了有利于革命力量的变化。5月至8月,中共中央先后作出由刘邓、陈谢和陈粟三路大军采取中央突破战术、转入战略进攻的部署。
1947年7月27日,中央军委命令晋冀鲁豫野战军4纵、9纵、38军和太岳军区22旅共8万余人组成陈谢部队,由4纵司令员陈赓担任司令员、前委书记,4纵政委谢富治担任政委、前委副书记,统一指挥大军挺进豫西,创建豫陕鄂革命根据地。

1947年8月22日,陈(赓)谢(富治)大军南渡黄河,挺进豫西。至9月17日,先后攻下渑池、卢氏、灵宝、阌乡、陕县5座县城,歼敌2万余人。

陈谢大军强渡黄河后挺进豫西,图为部队在过伊河。

陈谢大军前委书记——陈赓
陈谢计划分左右两纵队先后发起渡河作战。8月22日夜,右路纵队的38军和22旅于24时在茅津渡以东的马家河底河段实施偷渡。由于行动隐蔽、动作神速而偷渡成功,并抢占了5公里宽的沿河阵地。随后,大军一部分向陇海路出击,东袭张茅镇和观音堂火车站;另一部分于23日拂晓逼近陕县东侧的会兴镇,击溃陕县出援之敌。当日19时,大军攻占会兴,炸毁会兴车站铁路大桥,并向西迂回至大营车站,切断了灵陕敌人之间的联系。左路纵队的4纵和9纵于23日5时在垣曲和济源两个地段强渡,当日12时全部南渡黄河、挺进豫西,进过伊河。军国民党战略要地。
陈谢主力渡河后,避开洛阳守敌,向兵力较为空虚的陕灵地区进军。8月30日,陈谢4纵13旅攻克渑池县城。9月2日,遵照中央军委指示,陈谢发动灵陕战役。国民党军新编第1旅、第135旅、第27旅、第167旅及青年军206师的第4团,编组为陕东兵团,由谢甫三为指挥官,阻击陈谢大军西进。针对敌情,陈谢以第38军55师监视守备较强的国民党陕县第135旅及2个保安团,第22旅奔袭虢略镇,第12旅攻取卢氏,主力则越过陕县,直趋灵宝及阌乡,割断潼关与陕县、卢氏的联系,然后各个歼灭。9月10日,陈谢4纵12旅攻克卢氏县城。12日,4纵11旅、13旅攻克灵宝县城。13日,4纵10旅、38军17师及22旅攻克阌乡县城。17日,4纵11旅、13旅和38军55师攻克陕县县城。历经半个月作战,攻克卢氏、灵宝、阌乡、陕县4个县城,歼敌1.2万余人。谢甫三陕东兵团全部被歼,取得了灵陕战役的胜利。
9月3日,陈谢前委决定成立太岳五地委、五专署,五地委书记为刘道安、专员为贺崇升。渑池属太岳五地委、五专署管辖。9月16日, 陈谢前委决定,成立豫陕鄂一、二、三地委(专署、分区)。一地委辖陕县、灵宝、卢氏、阌乡4县,地委书记唐方雷、组织部长宋川、宣传部长赵群一。一专署专员石金河,一分区司令员殷义盛。各县县委、县政府陆续建立,开展了支援前线、土地改革、政权改造等项工作。
1947年10月,陈谢大军实施战略转移,南下伏牛山东麓运动作战。豫陕鄂一地委、一专署、一分区带领地方武装坚持开展游击战,与国民党反动势力进行长期拉锯作战。
陈谢大军以破釜沉舟的决心,出其不意,挺进豫西,打乱了国民党的军事部署,有力地策应了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减轻了西北野战军的作战压力,为顺利推进战略大反攻、迎接全国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