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构成社会者家庭,组成国家者人民。族社又为村镇之基,亘古以来,莫违於斯。
陕县大营村刘氏一族,自明洪武迄今,已历六百余年,考其族谱,今存者四,一为十七世孙宗发民国十八年抄本,一为十七世孙宗宽民国廿一年抄本,一为十八世孙应禧清咸丰十年抄本,另一抄本约为清末民初之作。四本中以咸丰本为早,但不及民国廿一年本完备,廿一年本为石印本两册,与十八年本同出于祠堂底本,仅排列方式有异。
盖谱系之用,追崇献享之外,用以班次序,明承继,使长幼有位矣,今祠祀不行,族人聚首无所,人岂三代以上不知其祖者耶。今祖上坟茔多不复存在,可览者谱系文字耳,继往开来,凭此而已。
考《唐书·宰相世系表》时刘氏分为七房,诸房多为两汉刘姓封王之后,蒙城古属淮南,亦属临淮,其地近彭城亦近永城,先祖於元末离彼,留家於陕之西郊,大营村之形成,刘姓氏族之促进作用功实大焉。数百年来,朝代更替,兵乱迭起,灾祸变异,但族人在兹土生息繁衍,绳继嗣延,已历廿有五世,析户五百余家,积子孙两千数百人,在外者为国效力,居村者汗洒黄土,底蕴之厚,风气之淳,足以使族人引以为荣。
历年来,族中有识之士多自抄谱系,惜各抄本距今少已七十余年,补叙多力不从心,详者多为支系。为承启计,夏历壬午新正,经族人发起议决,拟续修刘氏族谱,嘱执其事。承同族诸君协助,旁求索引,草成稿秩,以告慰列祖列宗,亦乃族之幸事,望族人览谱之余,勤恳敬业,和风睦邻,念先辈之艰辛,弘扬懿德,传承久远,付梓之际,赘言为序。
二六世裔 永欣 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