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靖华(1897~1987),原名曹联亚,河南卢氏人,中国现代文学翻译家、散文家、教育家,北京大学教授。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曾获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授予各国人民友谊勋章。曹靖华1919年投身于五四运动。1920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被派往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4年加入文学研究会。以后奔赴广州,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4月大革命失败,重赴苏联,先后在莫斯科东方大学、列宁格勒东方语言学院任教。期间在鲁迅帮助下出版了不少译作,并协助鲁迅在苏联收集版画及其他书刊。1933年10月回国,先后在北平女子文理学院、中国大学、东北大学等校任教授。1937年在西北联合大学执教。1938年被反动当局解聘。1939年去重庆,任中苏文化协会常务理事,主编《苏联文学丛书》。1946年5月,曹靖华随中苏文化协会到南京。1948年应聘赴北平清华大学任教。
1953年出席中国文学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担任中国文联委员。1954年出席河南省首届人代会,被选为河南省人民政府委员,还被选为出席全国人大代表。同年9月出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6年2月起赴莫斯科参加苏联保卫和平大会。同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8月,被选为全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后担任《世界文学》主编。1976年,曹靖华整理、注释的《鲁迅书简——致曹靖华》一书正式出版。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先后担任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委员等职。1987年获苏联列宁格勒大学荣誉博士学位。同年8月,获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授予各国人民友谊勋章。他一生翻译和介绍了俄国和苏联的大量文学作品,最早翻译的是契诃夫的独幕剧《蠢货》。此后陆续翻译了爱伦堡、瓦西列夫斯卡娅等人的作品。鲁迅曾为他的几部译作撰写序言,并称赞他“深通俄文和忠于翻译”,是翻译界的“中坚”。其中长篇小说《铁流》及中篇小说《第四十一》等,在读者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他在进行翻译工作之处,也写了不少散文,以清新素雅赢得读者的喜爱。代表作有《花》、《春城飞花》、《飞花集》等。
2009年被评为“河南省6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